“医生,我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是不是一定会得胃癌?”在消化内科门诊,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在重复上演。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幽门螺杆菌”这个名字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随之而来的还有对胃癌的深深焦虑。事实上,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的细菌,确实是威胁胃部健康的“隐形杀手”,但它并非不可防、不可治。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幽门螺杆菌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个藏在日常饮食中的“健康刺客”,到底有多可怕,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能在人体胃部强酸环境中“定居”的特殊细菌。自1982年被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以来,它就被证实是多种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明确将其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这意味着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它对人类有致癌性。更值得警惕的是,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3-6倍,相当于给胃部健康装上了一颗“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