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陵回响·盛世和鸣”合唱音乐会在南京市文化馆大剧场唱响。伴随着《黄水谣》《游击队之歌》等经典曲目响起,多支合唱团用最响亮、最热情的歌声,唱出对祖国对合唱艺术的热爱。现场,《松花江上》《保卫黄河》两首曲目尤为动人,引发全场共鸣,南京市文化馆合唱团的演员们以铿锵有力的演唱,将经典的力量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整场演出中极具感染力的亮眼存在。
江南时报记者了解到,这支合唱团中有企事业人员、退休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他们本来毫无交集的人生,因为对唱歌的热爱拧成了一股绳,用和声织就了各自的“第二人生”。
舞台上精神矍铄的邱洪波,今年已经70岁,是合唱团里公认的“老班长”和“气氛担当”。然而,时光倒回七年前,刚退休的他却经历了人生中一段难以适应的断档期。“忙活了一辈子,突然所有节奏都慢了下来,心里头空落落的,浑身不得劲。”邱洪波回忆道,那种与社会脱节的失落感,曾是许多退休人员共同的心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南京市文化馆正在招募合唱团员。年轻时就爱哼唱几句的他,揣着一份试试看的忐忑,推开了排练厅的门。这一唱,便是整整七年。
“很多人以为合唱就是一群人站在一起唱歌,其实不是那么回事。”邱洪波眼中闪着光。“合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它要求你把个人的声音融入到几十个人的整体中,去倾听、去配合、去成就一种更宏大、更和谐的美。老师教得专业,团员们处得像一家人。上次我们代表文化馆参加比赛拿了奖,站在领奖台上那一刻,那种集体荣誉感带来的骄傲,是任何个人成就都无法比拟的。”他笑着说,“我在这里,见证了太多老伙伴在音乐中重新找到了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
合唱团的另一位班长,是63岁的丁琪。与大多数半路出家的团员不同,退休前她曾是一名音乐教师。本以为凭借自己的专业底子,加入一个群众合唱团是“小菜一碟”,但真正参加选拔时,她才意识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每一位团员,无论背景如何,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能成为其中一员,我倍感珍惜。”丁琪坦言。在这里,她放下了过去的身份,以一名普通团员的心态重新出发。尽管大家来自不同行业、音乐基础不一,但每个人都全心投入,利用业余时间反复排练,不断打磨每一处音准与和声。
这支合唱团既有专业老师的系统指导,也有团员之间的互助共进。团员们都透着股“轴劲”,从发声技巧到和声编排,一点一滴打磨;酷暑天练得汗流浃背,没人喊累;寒冬里顶着寒风来排练,没人缺席。这些年,他们唱遍了南京的大小舞台,从社区汇演到全市比赛拿了不少奖状,更成了街坊邻里口中“文化馆里的明星团”。
“音乐哪分什么年龄!喜欢就唱,唱得开心就好。”南京市文化馆社会培训部主任周瑶看着合唱团的成长,倍感欣慰。她说:“合唱团成立的初衷,就是为普通市民提供一个释放热爱、展示才华的公益平台。有人在这里找回了生活的滋味,有人交到了一辈子的朋友,有人圆了年轻时的音乐梦。希望吸引更多热爱歌唱的朋友加入我们,一起在合唱中感受美好,在旋律中连接彼此。”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