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龚雪 通讯员 魏震
“以前茶农只顾春茶,夏秋茶都白白浪费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公司收购夏秋茶,茶农每亩能多赚3000元以上。”在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湖塘村,十八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君指着新收的鲜叶,脸上洋溢着笑容。
![]()
浉河区作为信阳毛尖核心产区,全区63.5万亩茶园中,约34.5万亩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因缺乏稳定销路,大量夏秋茶长期被弃采,茶农收入高度依赖春茶一季。
“春茶采摘结束后,茶农通常在五月份进行一次深修剪,此后便基本停止采茶。”长期扎根茶区,代君对此了然于心,“到了七八月份,即便有少量鲜叶,也仅以‘平茶头’的方式简单利用。由于缺乏有效销路,夏秋茶长期处于‘采了不划算、不采又可惜’的尴尬境地,整体收益远低于高山茶园。”
![]()
为破解困局,浉河区积极引导探索“名优茶+大宗茶”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大宗茶产业。作为区内首批探索夏秋茶利用的企业,十八口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夏秋茶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我们通过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让茶农不再为‘卖茶难’发愁。”代君介绍,公司日生产鲜叶需求量可达4万斤,带动周边茶农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以前夏秋茶没人要,我们承诺长期收购后,现在茶农主动把茶送到厂里,彻底解决了茶农销售的后顾之忧。”
![]()
在代君的带动下,吴家店镇茶农纷纷转变观念,从“只采春茶”到“四季采茶”。“以前一季茶忙得团团转,现在夏秋茶也能卖上好价钱,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有钱赚。”茶农张华说。
不仅要让茶农“有茶卖”,更要让他们“卖得好”。代君表示,公司已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渠道,将信阳大宗茶销往海外,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
近年来,浉河区积极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通过“企业+卫星工厂+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动机制,系统性推动大宗茶发展。目前,全区已遴选43家卫星初制加工厂,并配套相应政策,引导茶农、茶企转变观念,提升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涌现出一批像十八口这样专注大宗茶生产的龙头企业,带农增收效果显著。
![]()
如今,浉河区大宗茶产业大规模生产已初具规模。2024年,全区大宗茶产量达1.93万吨,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春茶一季忙”到“四季采茶忙”,从“荒着老叶子”到“金叶子满山头”,在“茶厂四季产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下,大宗茶正成为浉河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编审:孙晓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