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大伯,现在存银行利息也不低,您何必这么折腾?"父亲劝道。
大伯摆摆手:"你们懂什么,黄金才是硬通货,放哪儿都不会贬值。"
这样的对话在我家几乎每个月都要上演一次,
从我还在读小学时就开始了。
![]()
一九九七年春天,大伯从镇上的机械厂退休,每月能拿三千块钱的退休金。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已经算得上不错的收入。厂里其他退休工人大多选择把钱存进银行,或者交给子女补贴家用,唯独大伯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退休后的第一个月,大伯就骑着他那辆嘎吱作响的二八自行车,从镇上赶到县城最大的金店——福源金行。那是一家开了三十多年的老字号,门面虽然不大,但在整个县城颇有名气。
店里的老板姓周,五十来岁,戴着老花镜,正在柜台后面摆弄一套新到的金饰。见大伯进来,周老板抬起头,笑眯眯地问:"老哥,是给家里人买首饰?"
大伯摇摇头:"我是给自己买。"
周老板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以为大伯是要买金戒指或者金项链自己戴。他取出几样男士常戴的款式,摆在柜台上:"您看看,这几款都是今年流行的。"
大伯仔细打量着柜台里的各种首饰,最后指着一套做工精致的龙凤镯子说:"就要这个。"
"这是女士戴的,而且是一对,价格不便宜……"周老板提醒道。
"我知道,多少钱?"
"这一对镯子净重八十克,按今天的金价,加上工艺费,一共要两万六千块。"
大伯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两万六千块钱:"我全要了。"
周老板数了两遍钱,确认无误后,小心翼翼地把镯子装进精美的盒子里,递给大伯。临走时,周老板还不忘叮嘱:"这么贵重的东西,回去一定要收好。"
大伯把盒子揣进怀里,骑车回到镇上的老宅。他从卧室的衣柜里翻出一个红木盒子,这是当年结婚时大伯母的陪嫁。盒子有一尺多长,半尺来宽,上面雕着喜鹊登梅的图案,虽然经年累月已经有些褪色,但木质依然坚实。
大伯把龙凤镯子放进盒子里,又从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铜锁,将盒子锁得严严实实,然后藏进床底最里面的角落。做完这一切,大伯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第二个月,大伯又去了福源金行。这次他买了一条粗重的金项链,二十四克,花了近八千块。第三个月,他买了一对金耳环和一枚金戒指。就这样,每个月领到退休金后,大伯第一件事就是骑车去县城,把钱换成各式各样的金首饰。
起初,家里人并不知道大伯在做什么。大伯母去世得早,大伯独自一人生活,平日里省吃俭用,一件衣服能穿十几年,一碗面条就着咸菜就能打发一顿饭。邻居们都说大伯是个节俭的人,殊不知他每个月都在往那个红木盒子里添置"宝贝"。
大约过了半年,父亲偶然发现了大伯的秘密。
那天父亲去大伯家帮忙修理漏雨的屋顶,干活时不小心把工具掉进了床底。父亲趴下身去捡,一眼就看见了那个锁得严严实实的红木盒子。出于好奇,父亲把盒子拖了出来。
"大哥,这盒子里装的什么?怎么这么重?"父亲问。
大伯正在院子里择菜,听到这话,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跑进屋里。看到父亲手里的盒子,大伯的脸色立刻变了:"你怎么动我的东西?"
"我不是故意的,工具掉床底下了……"父亲赶紧解释。
大伯一把夺过盒子,抱在怀里,像是护着什么珍宝似的。父亲从没见过大伯这么紧张的样子,更加好奇了:"大哥,这里面到底装的什么?"
沉默了好一会儿,大伯才开口:"是金首饰。"
"金首饰?"父亲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你一个老头子,买那么多金首饰干什么?"
大伯把盒子放回床底,在床沿上坐下,点起一根烟,慢慢说道:"这是我的养老钱。"
"养老钱?"父亲更不理解了,"你有退休金,怎么还要把钱换成金首饰?存银行不是更方便吗?"
大伯深吸了一口烟,眼神变得悠远:"你不懂。我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太多事,见过太多人辛辛苦苦存了一辈子钱,结果一场变故就化为乌有。只有黄金是硬通货,不管什么时候都值钱,不会贬值。"
父亲想起了一些往事。大伯年轻时确实经历过一些动荡的岁月,那时候他在国营厂里当工人,亲眼见过有人把存了十几年的钱拿出来,却发现购买力大不如前。那段经历在大伯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可是大哥,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物价也稳定,银行存款有利息,多划算啊。你买金首饰还要付工艺费,这不是亏了吗?"父亲劝道。
大伯摇摇头:"你们年轻人想得太简单。黄金是千年不变的硬通货,今天值钱,明天也值钱。我买的这些首饰,将来如果需要用钱,拿去卖掉,一分不会少。放在银行?万一银行出了问题怎么办?万一又来一次通货膨胀怎么办?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金子,才是最可靠的。"
父亲还想说什么,大伯却挥挥手:"这事你别管了,也别跟家里其他人说。这是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从那以后,父亲虽然知道了大伯的秘密,但也不好多说什么。每隔一段时间,父亲还是会劝劝大伯,大伯总是笑而不语,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
时光如水,转眼就是十年。
二零零七年,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临行前,大伯特意把我叫到他家里,塞给我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五百块钱。
"大伯,这太多了,我不能要。"我推辞道。
大伯按住我的手:"拿着吧,到了外面花钱的地方多。不过你记住,钱要省着点花,千万别乱花。"
我点点头答应了。临走时,无意间瞥见床底露出的那个红木盒子的一角,心里突然有些好奇,那个盒子里究竟装了多少金首饰?
大学四年,我每次回家都会去看望大伯。大伯的生活依然简朴,住的还是那间老房子,吃的依然是简单的家常菜,穿的还是那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唯一不变的是,每个月初,大伯都会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一趟。
邻居们都以为大伯是去县城买菜或者办事,只有我们家里人知道,他是去福源金行添置新的"宝贝"。
这些年来,金价也在不断波动。有时涨,有时跌,但大伯从不在意这些。在他眼里,黄金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涨跌,而在于它永恒的保值属性。
"金子在手里,心里就踏实。"这是大伯常说的一句话。
父亲偶尔还会劝他:"大哥,你这盒子里装了多少金子了?要不拿出来一些,换成现金存起来?"
![]()
大伯总是摆摆手:"存够二十年再说。二十年后,这些金子够我养老了。"
二零一七年,正好是大伯退休后的第二十年。按照每月三千块的退休金计算,二十年就是七十二万。如果全部换成金首饰,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那年中秋节,全家人聚在大伯家吃团圆饭。饭桌上,堂哥开玩笑说:"大伯,听说你攒了好多金子,是不是该拿出来给我们看看了?"
大伯喝了一口酒,笑着说:"快了,快了。等我存够二十八年,到二零二五年,我就七十五岁了。那时候如果身体不行了,就把这些金子拿出来,安安稳稳养老。"
"为什么是二十八年?"我好奇地问。
大伯掰着指头算:"我退休的时候是四十七岁,再过二十八年就是七十五岁。人到七十五,该享享福了。这二十八年攒下的金子,就是我后半辈子的保障。"
姑姑在一旁说:"大哥,你这想法也太老旧了。现在投资渠道那么多,你把钱都换成金首饰,不是浪费吗?"
大伯摇摇头:"你们懂什么?我就信黄金。别的什么投资,都有风险。只有黄金,永远是黄金。"
那天晚上,全家人都试图说服大伯改变想法,但大伯依然坚持己见。他说自己这辈子就认准了这个理儿,谁也别想改变他。
二零二四年冬天,大伯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一开始只是偶尔咳嗽,大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也没太在意。可是咳嗽越来越严重,到了晚上根本睡不着觉。邻居听到大伯咳得厉害,劝他去医院看看,大伯摆摆手说没事,吃点药就好了。
父亲知道后,立刻赶到大伯家里,强行带他去了县医院。医生检查后,脸色凝重,建议大伯去市里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在市医院,大伯做了一系列检查。一周后,检查结果出来了:肺部有阴影,需要住院治疗,而且费用不低。
医生说:"初步估计,治疗费用至少要二十万,如果情况复杂,可能还要更多。"
大伯听到这个数字,整个人愣住了。他这辈子省吃俭用,从没一次性花过这么多钱。
父亲安慰他:"大哥,别担心,钱的事我们想办法。你的身体要紧。"
大伯沉默了很久,突然说:"我有钱。"
"什么?"父亲一时没反应过来。
"我那些金子,应该够了。"大伯的声音有些沙哑。
父亲这才想起来,大伯已经攒了二十七年的金首饰。按照每月三千块计算,二十七年就是九十七万多。即使扣除工艺费,这些金子的价值也应该相当可观。
办理住院手续后,大伯跟父亲说:"你陪我回家一趟,把那个盒子取出来。"
回到镇上的老宅,大伯颤颤巍巍地从床底拖出那个红木盒子。二十七年过去了,盒子表面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灰尘,但依然完好无损。大伯擦去灰尘,用那把老铜锁的钥匙打开了盒子。
盒子打开的瞬间,金光闪闪。里面层层叠叠地摆放着各种金首饰:项链、手镯、戒指、耳环、吊坠……每一件都包装精美,保存完好。父亲粗略数了一下,至少有上百件。
大伯抚摸着这些金首饰,眼神复杂。这是他二十七年的心血,每一件都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活的保障。
"走吧,去县城。"大伯把盒子盖上,锁好,抱在怀里。
那个盒子真的很沉,父亲接过来掂了掂,估计至少有十几公斤重。这么多黄金,按照现在的金价,确实是一笔巨款。
父亲开车载着大伯来到县城。福源金行还在原来的位置,但门面已经翻新过,比以前气派了许多。周老板已经退休,现在接手的是他的儿子周明。
车停在金店门口,大伯抱着盒子坐在车里,久久没有下车。
父亲催促道:"大哥,走吧,进去看看能卖多少钱。"
大伯抱着盒子,手在微微发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把二十七年的积蓄变现。这些年来,他无数次想象过这一刻,想象着这些金子能换来多少钱,能给自己一个多么安稳的晚年。
可是此刻,真正要迈出这一步时,大伯却有些犹豫了。
"要不,先进去问问?"父亲说。
大伯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抱着盒子走下车。他站在金店门口,透过明亮的玻璃橱窗,看到里面陈列着各种崭新的金饰,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店员走出来,看到大伯抱着一个大盒子站在门口,热情地问:"大爷,您是来卖金子的吗?"
大伯点点头,跟着店员走进店里。
周明正在柜台后面核对账目,看到大伯进来,礼貌地打招呼:"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
"我想卖金子。"大伯把盒子放在柜台上,打开了锁。
盒子打开后,周明和店员都愣住了。他们从业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金首饰。
![]()
周明拿起一件件首饰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看了十几件后,他抬起头,表情有些为难:"大爷,您这些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