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荏苒,从春华到秋实,青干班学员们持续向下“扎根”,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中汲取养分、锤炼成长。他们在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中开阔格局,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知行合一。他们从“全面”上入手,于“纵深”处探索,开启一场思想的淬炼与能力的远征……让我们走近本期的三位青干班学员,聆听他们在轮岗路上的成长故事——
![]()
成长加速器
轮岗锻炼展风采
跨越与融合:轮岗锻炼中的成长与收获
![]()
徐迟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
轮岗单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处、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从春华烂漫到秋实累累,这段跨越层级与条线的轮岗旅程,于我而言是一次视野的开拓、能力的淬炼,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洗礼。在角色转换与“跨界”实践中,我不断感悟检察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努力将所见所学化为实干担当。
登高望远:
在全局视野中筑牢政治根基
初到市院政治部综合处,扑面而来的是“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氛围。与基层院不同,市院层面更强调统筹全局、谋划长远,这种“同中有异”让我既倍感压力,更激发了奋进动力。在轮岗期间,有幸深度参与组织全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典型事例征集评选活动。从方案策划、通知下发到事例收集、初评选优,我看到了各院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这让我跳出原有视野,对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激发业务活力、如何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了更全局、更深刻的理解,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
扎根实践:
在为民一线中传递司法温度
轮岗至本院控申部门,岗位的切换让我从“幕后”走向“台前”。12309信访窗口是检察为民的“第一阵地”,直面群众急难愁盼。在这里,有因邻里纠纷求助的群众,也有对案件处理存疑的当事人。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次细致解答、每一次积极协调,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窗口无小事,事事关民心”的深意。有当事人带着“怨气”而来,在我们释法说理、耐心疏导后满意而归,这种被信任、被认可的感觉,让我更加坚定了司法为民的初心。
融合贯通:
在数字浪潮中拓宽成长维度
作为青干班学员,参与撰写小组课题《上海检察党务政务队伍数字化转型研究》,这一课题恰好连接了我在市院接触到的宏观管理思考与在区院感受的实务需求。从课题框架搭建到实证分析,从数据收集到对策建议,每一个环节的打磨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数字化转型既是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更是新时代检察干警的必备素能。
轮岗锻炼正在进行时,我将保持高昂斗志,在轮岗岗位和本职工作中,擎楫破浪,奋勇争先。
步履所至,皆为成长
![]()
陈思琦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副主任
轮岗单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人工智能综合履职团队
轮岗锻炼,让我熟悉了不同层级的检察权运行规律,掌握了跨领域的业务知识,塑造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培塑了在服务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信念。
居高望远以明道
在市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轮岗,将我带入一个能够俯瞰全局的全新境界。协助参与党务工作,我深化了对党业融合的理解,锤炼并提升了“政治三力”;参与创新项目及专案攻坚,帮助我多维度探索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实践面向,参与办案指引编制及立法联系点意见征询的过程,让我对规则之治、程序正义有了切身体悟。起草一份份文稿,字斟句酌间,培养了我对法治精神精准把握、对实务透彻分析的严谨态度,拍摄策划宣传片,让我认识到检察故事讲述、法治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多部门、跨层级的沟通协调与事项筹备,拓宽了我的全局视野,锻炼了统筹能力。
![]()
夯基垒台以砺能
加入徐汇区院人工智能综合履职团队后,我迅速投入跨领域、跨学科学习,并将上一阶段所学所思置于基层实践的“试金石”上检验。我清晰地看到,市院有关创新项目的顶层设计,对区院法治“伴飞”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探索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也欣喜地发现,基层的实践经验成为完善理论设计最鲜活的素材,而我参与的案件研判、撰写的调研文章,正是这一“反哺”过程的微观体现。此外,参与党团联建和走访调研等工作,我深切地体会到“司法为民”的初心如何通过每一个具体环节得以彰显,服务大局的使命如何在这一“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
知行合一以致远
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的岗位历练,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市院,我亲历了从“知”到“行”的第一次飞跃;在区院,我正在经历从“行”到新的“知”的第二次升华。我深刻认识到,检察工作的生命力源于实践,而它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则依赖于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引领。
未来,我将把这份宝贵的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务实的作风、过硬的本领,继续投身于崇高的检察事业,努力成为一名既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的新时代检察青年,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向上·向新·向深
——我的检察“跨界”成长记
![]()
陈景逸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民事检察)检察官助理
轮岗单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行政检察)
从基层院民事检察部门到市院民事检察部门,再转换赛道至基层行政检察部门,这段“向上生长、向新而行、向深探寻”的轮岗之旅,让我在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中完成了一次认知重塑。
向上:在疑难案件中看得更远
初到市院,我便接触到更为复杂的民事申请监督案件,沉浸式的跟班学习丰富了我的办案经验。每周的案件讨论,让我在一次次观点博弈和思想碰撞中飞速成长,也让我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轮岗期间恰逢《民法典》颁布五周年,深度参与组织检察开放日活动,让我发现每个典型案件都承载着价值导向功能,当视野从个案正义上升到规则之治,我的办案坐标系又得到了更新。
![]()
向新:在数智浪潮中感知检察未来
在市院大数据中心,我负责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纳入“个案全景地图”,起初我以为这是技术部门的“独角戏”,直到带教老师点醒我:“只有办案亲历者才能设计出真正实用、好用的数智化模块”。我将基层办案中的细枝末节转化为清晰明了的鱼骨图,再落实到技术实现,我顿悟到数智化是让检察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攻克那些需要专业判断与人性温度的“硬骨头”。这趟“技术漫游”让我深信,数智检察的浪潮中,没有局外人。
向深:在行政检察中触碰制度生长的脉搏
回到基层,我从民事检察跨界行政检察。我迅速感受到与民事检察的迥异,办理首起行刑反向衔接案时,厚厚的刑事卷宗与繁杂的行政法规,曾让我茫然无措,通过请教同事、联系刑检部门与行政机关,我才逐步厘清刑事证据向行政违法要件转化的逻辑。在检察履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类型案件,每个新型案件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参考样本,市院轮岗时打磨案例的经验又有了用武之地。这种“在探索中办案、在办案中总结”状态,也让我读懂了“学习不止”的深层含义。
这段检察跨界之旅,让我明白向上求索方能格局开阔,向新而行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向深探寻始得制度精髓。我将带着层级跨越的“望远镜”、条线融通的“多棱镜”和数智赋能的“显微镜”,继续在检察履职中,以更立体的认知践行司法为民。
供稿 | 市检察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
上观号作者:上海检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