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再生稻年亩产近1.5吨创新高,这是什么概念?再生稻是什么?

0
分享至

近日,湖南隆回的一个超级杂交稻基地创造了新纪录:他们种的再生稻,两季加起来平均亩产达到了1438.2公斤,刷新了全国的再生稻高产纪录。其中第一季亩产877.4公斤,第二季(再生季)亩产560.8公斤。

1438公斤,就是一年从一块田里拿走将近1.5吨稻谷——相当于28麻袋100斤的谷子堆在你家客厅,视觉冲击够不够?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全球最高产量的袁隆平“超级稻”刚刚才突破 1200 公斤。当然“超级稻”只有一茬,而再生稻是算两茬,不过这个产量依然很震撼。



再生稻,说穿了就是“割了还长”的懒人庄稼:头季收割留桩,休眠芽再抽穗,再收第二季,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它是适用在种一季稻有余而双季稻热量不足的地区,又或者是双季稻区仅种植中稻以提高复种指数的一种创新做法。

再生稻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产量可能提上去了,但是第二茬的营养可能就会少,比如受温度影响,东北的基本上就不会种再生稻。

而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比如四川和重庆地区,双季稻已完全被再生稻所取代,其他省份也在大力发展再生稻——3月份育秧,4月份栽秧,7月份收割。收割时一般留茬15公分,之后施尿素覆浅水促进再生发芽,等10月份再收割,两茬产量轻松上吨。

有人说再生稻和双季稻有些相似,但与双季稻有本质区别——再生稻直接省掉了第二季稻育秧播种和相关耕种环节,因此才被人称作“懒人田”。

湖南隆回刚刷新的这个纪录,把“懒人田”推上了高产神坛,也狠狠打脸“再生稻只能低产混口饭”的老印象。



——“这哪是田,分明是印钞机。”蹲在田埂边的老农掐指一算,按现行粮价,一亩多收四百块,百亩就是四万,约等于白捡的钱。

再生稻凭什么翻身?核心在“减压损”——收割机履带原来会碾掉两成腋芽,今年湖南团队把履带缩窄、路线调斜,压损压到5%以内,换句话说,多留一棵芽就多收一束谷。

品种也换新,“甬优4949”是籼粳混血,秆壮穗大,再生力堪比韭菜;拿它来说,去年同一块地还是1300公斤徘徊,今年直接飙到1438公斤,一步一个台阶。

别以为只有湖南在玩,福建农大在云南保山试过“超优千号”再生稻,头季加再生季也摸过1300公斤门槛,但那边昼夜温差大、光照足,复制难度高;隆回能在高温加多雨的年景稳住产量,更显内功。

有人担心口感,其实同一品种的再生季米,胶稠度略低,但香味反而更浓,因为后季昼夜温差拉大,淀粉转化更充分,简单说,就是“回甘更勾魂”。



更撩人的当然是成本账:双季稻要打两次田、插两次秧、施两次底肥,再生稻省掉一季人工与机耕,算下来亩均节本一百六十块,再加上多收的四百块,一进一出就是五百多,普通农户两亩地就能换台新手机。

在政策端,今年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支持再生稻发展,江西、湖北相继把再生稻纳入粮食直补,按面积每亩多补一百块,等于给农民再发一个红包。

但门槛也现实——再生季最怕寒露风,北缘产区九月下旬若气温骤降,腋芽抽穗就会“卡脖子”,于是科研团队把播种窗口整体前移七天,让第二季抽穗期躲进十月前,这一招被戏称为“让稻子提前打卡下班”。

机收碾压问题解决后,下一个痛点是“除草”,头季收割后田间透光,稗草疯长,传统一封二杀药剂对再生芽有毒,于是专家改用茎叶定向喷雾,拿福建的经验来说,草甘膦加安全剂,定向喷在行间,杀草护芽,效率提升三成。

储存环节也有彩蛋,再生季稻谷水分往往比头季低两个百分点,烘干费直接打个八折,粮库收购时反而更欢迎,农户看似“副业”的二茬,其实成了烘干厂的“香饽饽”。



放眼全球,巴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也在试再生稻,但目的不同——他们图的是少耕减碳,产量只要求稳定在七八百公斤;中国把再生稻推到吨半水平,等于把低碳标签直接贴在高产战车上,就像咱们在开挂。

回想到袁隆平生前一直在追求的,高产就是硬道理。如今他离开没几年,弟子们用再生稻把高产再写高一层,倘若老爷子还在,会不会笑得像个孩子?

粮食安全这张考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但中国人用一把镰刀、一株再生芽,一次次把空白填成惊喜——原来,土地不会辜负任何一次勇敢尝试。

1438公斤不是终点,基地已瞄向更高的目标,谁能保证明年不会刷新?田垄无言,稻浪有声,它提醒我们: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干什么都充满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难了!佛山一工厂发布春节放假通知,网友:回家不用抢火车票了

太难了!佛山一工厂发布春节放假通知,网友:回家不用抢火车票了

火山诗话
2025-11-17 05:42:07
马斯克嫌三星、台积电“太慢”,要为特斯拉自建芯片工厂

马斯克嫌三星、台积电“太慢”,要为特斯拉自建芯片工厂

IT之家
2025-11-17 21:58:05
学习通今日故障,网友喊话“修慢点”,平台回应:不行,已紧急修复

学习通今日故障,网友喊话“修慢点”,平台回应:不行,已紧急修复

极目新闻
2025-11-17 17:30:02
突传死讯!39岁“东邪”李镇东去世,多次登央视,疑过度熬夜导致

突传死讯!39岁“东邪”李镇东去世,多次登央视,疑过度熬夜导致

裕丰娱间说
2025-11-16 08:53:27
朱孝天阳江演唱会离谱到极致!起初要门票到后面直接免费,还跑调

朱孝天阳江演唱会离谱到极致!起初要门票到后面直接免费,还跑调

小娱乐悠悠
2025-11-17 09:0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外交部长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外交部长联合声明(全文)

澎湃新闻
2025-11-17 20:12:18
民间创业仙人,一拳打碎发财梦

民间创业仙人,一拳打碎发财梦

虎嗅APP
2025-11-16 17:00:32
主席“南巡”路上突然返京,密令许世友急调两个师入沪,抓捕……

主席“南巡”路上突然返京,密令许世友急调两个师入沪,抓捕……

野史留根
2024-08-27 22:00:20
医生发现:天冷坚持戴帽子的人,过不了半年,身体或会出现4大变化

医生发现:天冷坚持戴帽子的人,过不了半年,身体或会出现4大变化

感觉会火
2025-11-17 12:13:41
1982 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 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1982 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 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墨印斋
2025-11-15 16:42:56
副关长陈孟裕被查,宁波海关本月已“落马”3人

副关长陈孟裕被查,宁波海关本月已“落马”3人

澎湃新闻
2025-11-17 19:48:32
无缘4强!辽宁18分惨负,乌戈满脸不甘,张陈治锋空砍27分23篮板

无缘4强!辽宁18分惨负,乌戈满脸不甘,张陈治锋空砍27分23篮板

萌兰聊个球
2025-11-17 16:32:06
美媒曝光中国轰炸计划:如果日本敢走错半步,或遭毁灭性打击

美媒曝光中国轰炸计划:如果日本敢走错半步,或遭毁灭性打击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6 14:54:03
狗主人的三层小洋楼遭曝光:特别气派不像差钱的人,确实无法调解

狗主人的三层小洋楼遭曝光:特别气派不像差钱的人,确实无法调解

汉史趣闻
2025-11-17 20:16:23
王洪泽25+13,率广东险胜强敌进决赛,张懿赵杰空砍2双,朱正15+7

王洪泽25+13,率广东险胜强敌进决赛,张懿赵杰空砍2双,朱正15+7

萌兰聊个球
2025-11-17 22:09:27
陈冠锋:感谢苏炳添对我不离不弃,会尽全力为他赢下完美结局

陈冠锋:感谢苏炳添对我不离不弃,会尽全力为他赢下完美结局

南方都市报
2025-11-17 22:29:33
饺子拒绝金鸡奖,揭开内娱最大笑话:154亿票房,不配一个奖?

饺子拒绝金鸡奖,揭开内娱最大笑话:154亿票房,不配一个奖?

妙知
2025-11-16 23:02:20
情感风波真相大白仅2个月,那英近况曝出,杨幂果然没说错!

情感风波真相大白仅2个月,那英近况曝出,杨幂果然没说错!

梁岱爱玩车
2025-11-17 17:01:33
为什么说台海战争爆发,日本的介入比美国支持台湾还要可怕?

为什么说台海战争爆发,日本的介入比美国支持台湾还要可怕?

细语
2025-11-17 10:23:19
膝盖能否多用20年?关键就在这块肌肉!医生:太多人在无效跑步

膝盖能否多用20年?关键就在这块肌肉!医生:太多人在无效跑步

猫大夫医学科普
2025-11-17 06:47:33
2025-11-17 23:36:49
之乎者也小鱼儿
之乎者也小鱼儿
激扬文字,直击心灵
509文章数 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头条要闻

媒体: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意味着什么 高市可要想好了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家居
教育
公开课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亲子要闻

表姐难产大出血病危,我守在产房外哭到发抖,她清醒后低声说句话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教育要闻

“汉语桥”选手们接力演唱周深《小美满》, 一起倾听中文之美 #世界中文大会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