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25中国外贸信托财富论坛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双重挑战下,金融与财富管理行业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如何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民生福祉筑牢根基,进而激活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增长,为经济社会注入更多确定性。
借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之机,中国外贸信托与《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携手,11月13日在杭州举办以“信义聚力,价值共生:财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主题的2025中国外贸信托财富论坛。论坛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围绕金融信义文化内核、把握财富新机遇、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中化资本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江南
中化资本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江南为论坛开幕致辞。江南表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刻转型。推动服务实体经济、守护人民财富与筑牢风险底线的有机统一,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他认为,新阶段呼唤行业实现三重价值融合:于国家,重在引领——引导长期资本精准灌溉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于人民,重在守护——围绕养老、健康、传承等全生命周期需求,助力家庭实现财富保值传承与幸福传递;于行业,重在根基——回归信托本源,构建规范、透明、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
针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进行研判。孙学工认为,在当前全球关税冲突与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内稳外韧、量快质优”的强劲发展态势,其韧性源于内部良性循环与外部竞争优势的结合。宏观政策、市场活力与技术创新三者形成的良性反馈,构成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坚实基础。面对外部冲击,完整的产业体系与企业家进取精神共同构筑了强大的抵御能力。
展望未来,孙学工表示多重利好因素将进一步巩固增长势头:发展信心与社会预期将持续改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明确信号将释放增长潜能;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和国内大市场,特别是服务消费的潜力,将为经济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尽管挑战犹存,但通过适度的宏观政策支持与精准的产业调整,中国经济有望在复杂格局中继续保持稳健前行。
![]()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深入分析了全球经贸新格局下的资产配置与风险防范。“在目前整体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债券收益率预期下降;产业和企业的分化是大趋势,就目前中国股市的发展状态来看,需要有一个‘统一大市场’来合理配置各类要素,通过并购做大做强;随着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松动,全球货币体系再调整的机会下,黄金值得长期配置。”
李迅雷特别提到“十五五”规划建议三大亮点:一是加速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进展顺利,未来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会非常大;二是大力度促消费,加大民生投入,应对人口老龄化;三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高质量的文化建设与高质量的行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新要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论坛上对财富管理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进行了详细介绍。他用五个“信”来概括财富管理行业:一是信心,如何重建客户对财富管理的信心是重中之重;二是信任,基于客户视角,基于中长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样才能增加客户耐心与理解;三是信誉,核心是把握“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四是信用,信用是所有金融活动的生命线;五是信息,数字化改变了信息不对称。
杨涛指出,财富管理行业需要从文化与伦理视野入手,努力把生态、规则的“土壤”做好,进而匹配到新型产品和服务当中。“所有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重构一个中长期互信的信义关系,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
中国外贸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卫濛濛
围绕“厚植传统文化根基,以信托力量服务美好生活”主题,中国外贸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卫濛濛谈到:“文化是一个群体的共同信仰与行为准则,更是支撑行业行稳致远的深层力量。对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关键期的信托行业而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育中国特色信托文化尤为重要。”
谈及如何构建信托行业的文化根基与发展之道,卫濛濛提出三重路径:一是以“信义为本、一诺千金”的文化根基,夯实信托制度本源;二是以“富民厚生、兼容并蓄”的发展理念,延展综合金融的广度;三是以“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念拓展信托服务边界,践行“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
![]()
圆桌论坛:多元聚力,共筑财富管理新生态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迈入以“结构优化”与“需求跃迁”为标志的新阶段。居民财富管理呈现从单一到多元、从短期到全生命周期规划的深刻转变,对养老、教育、传承及公益慈善等综合服务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通过强化内在价值与服务创新,回应时代和客户需求,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圈的构建,已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重要课题。
在圆桌论坛上,中国外贸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徐小宁作为主持人,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家族财富首席投资官项目”学术主任吴飞,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何洁,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张栋,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蓝煜昕,中国外贸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大为,共同探讨多元聚力之下,如何共筑财富管理新生态。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家族财富首席投资官项目”学术主任吴飞
吴飞指出,家族财富管理的核心在于统筹处理好“人的关系”与“权益关系”: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家族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引导人性,促进家族成员价值观的统一;另一方面需对财富的所有权、控制权、管理权和收益权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财产稳定与风险隔离。他强调应通过结构化的生前安排(如家族信托)和系统性治理,结合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力量,推动企业家摆脱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路径依赖,实现人、财协同的长期财富传承。
![]()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何洁
站在教育投资的角度,何洁直言:“中国家庭普遍重视教育且愿意投入,但也面临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困境。”对此,她提出两大建议:首先,投入应前移,优先关注0-6岁尤其是0-3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此阶段投入回报率最高;其次,投入需超越功利性的学术规划,回归“人之初”的本源。“许多家庭忽略了最根本的人格培养,导致孩子缺乏内驱力。因此,必须将塑造价值观和健全人格作为教育投入的核心宗旨,通过见识世界、参与公益等方式,帮助孩子明确自我价值,而非进行‘填鸭’式的被动安排。”
![]()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张栋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深,养老财富管理成为居民养老规划的重要一环。张栋提出,尽管我国居民已普遍意识到自主养老的重要性,但将意识转化为有效行动仍面临巨大鸿沟,亟需从政策、产品与服务三方面协同推进,构建支持全周期养老规划的金融生态。政策层面需进一步优化税收激励、扩大制度包容性、加强养老金融监管;产品层面应增强差异化设计,适配不同群体需求,并积极探索“不动产+养老”等新型财富转化模式;在服务层面则需强化资产整合与养老规划能力,解决民众“记不住有什么”和“算不出要什么”的现实痛点。
![]()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蓝煜昕
财富向善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蓝煜昕直言,慈善并非等同于捐款,而是可以和财富的创造相融合,义利并举、价值共生。“从慈善方面来看有向善、向上、向远三个方面的升维,要处理好我与社会、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以及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
![]()
中国外贸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大为
王大为提出,当前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正经历深刻演变,驱动信托行业从传统的“理财”服务向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转型升级,其核心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满足多元化、长期化和社会化的新需求。信托公司作为“回归本源”的金融服务机构,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创新与能力建设:一是强化需求挖掘,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路径;二是增强资产配置,为客户打造相适应的配置方案;三是协同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的服务支持。
信义聚力,价值共生。面向未来,中国外贸信托将持续践行新时代金融使命,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汲取力量,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更为坚实的信托力量!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