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最大的特色就是新

0
分享至


壮剧《香樟树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供图

锣鼓铿锵启新篇,粉墨登场展芳华。11月11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在南宁开幕。

作为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的升级拓展,本届展演为期14天,以新人新作为核心,集中展示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个艺术院团的11部戏曲新作和32个传统经典折子戏,涵盖昆剧、粤剧、秦腔、壮剧、莆仙戏等29个戏曲剧种。展演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传统现代碰撞的创新模式,为戏曲艺术注入青春活力。

“壮剧《香樟树下》演绎了村民自治的早期历史,展现了基层乡村群众的创新精神、发展信心和追求幸福的勇气。”南宁戏迷曹小林说。

《香樟树下》是本届展演的开幕大戏。该剧取材自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1980年,合寨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成为“村民自治第一村”。剧中,演员通过动人唱腔与真挚表演,再现了一代人的命运抉择与时代担当。

演出现场,科技与传统的融合随处可见。《香樟树下》的舞台设计以“一棵会讲故事的香樟树”为核心意象,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让古树随季节变换形态。春的新绿象征改革萌芽,秋的落叶隐喻时代阵痛,冬的虬枝定格成村民自治的精神图腾。观众李小云说:“当香樟树的投影与真实的壮锦背景交织时,仿佛能闻到泥土与樟叶的清香。”

“本届展演最大的特色就是新,突出培养新人、推广新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搭建一个国家级平台,集中展示戏曲新人的才华与新作的魅力,推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除地方戏精粹展演外,本届展演还创新设立戏曲新作展演,围绕中青年戏曲编剧、导演、唱腔设计等创作人才,遴选其创作的具有良好社会反响的剧目,进行集中展示,推动创作与表演人才双线并进、协同成长。展演主推青年戏曲创作人才17人,其中年龄最小的29岁,平均年龄42岁,他们是戏曲事业薪火相传的优秀力量。这些戏曲新人新作既坚守戏曲传统根基,又大胆吸纳现代舞台技术与叙事手法,使作品既有老韵味,又有新表达,兼具传承性与时代感。本届展演精心呈现20场新作、2场祝贺演出和6场地方戏精粹,为中青年戏曲人才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此外,展演还开展11场创作新人演前访谈、12场“一场一评”、1场专家座谈研讨会等配套活动,拉近戏曲与观众的距离,助力新人新作打磨提升,为戏曲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打开展演排期表,壮剧、锡剧、柳琴戏、梨园戏、花鼓戏等,各地戏曲剧种剧目琳琅满目。”陈健是北海戏迷,经常坐一个多小时的动车往返南宁,就为了现场看戏。

据了解,本届展演的参与地区与剧种数量均创新高。其中,有题材融合的锡剧《涓生之路》、梨园戏《促织记》,有展示绝技绝活的甘肃秦腔《阴阳河》、绍剧《火焰山》,有地域文化浓墨重彩的壮剧《香樟树下》、荆州花鼓戏《烂柯外记》,有濒危剧种焕新生的邕剧《杀忠妻》、枞阳腔《贩马记·写状》、沾化渔鼓戏《郑板桥·审衙役》等,彰显中华戏曲多元魅力。

展演作品不仅展现了各剧种独特的声腔韵律、表演程式与地域风情,大部分作品还融入了戏曲绝技绝活的展示,进一步印证了我国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的生态。此外,展演期间还举办一系列理论研讨、艺术惠民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同时,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把戏曲艺术送到群众身边。

2025年11月17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最大的特色就是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旅中国 incentive-icons
文旅中国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旗下文化和旅游新闻资讯平台
37061文章数 111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