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圈最近吵翻了!朋友A是资深跑者,坚持运动后喝天然苏打水,说“能中和乳酸、不烧心”;而健身教练B却明令禁止学员喝,直言“越喝越乏力,还影响电解质平衡”。运动后到底该不该喝天然苏打水?是“补水神器”还是“隐形坑”?
今天就从成分、运动场景、体质差异三个维度,用科学依据+真实案例扒透真相。
![]()
一、先搞懂:天然苏打水到底是什么?(不是“带气的白开水”)
很多人把天然苏打水等同于“加了气的矿泉水”,其实两者差别很大。天然苏打水的核心特质,得从科学成分说起:
核心成分是碳酸氢钠,即俗称的小苏打。该物质pH值一般处于7.5至9.0的区间,呈现出弱碱性特质。
蕴含钾、镁、钙等天然矿物质。然而,这些矿物质的含量会因水源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源所提供的矿物质含量参差不齐。
自带气泡(天然碳酸化),部分产品会人工添加二氧化碳增强口感。
这里要划重点:天然苏打水≠人工苏打水。人工苏打水由白开水、碳酸氢钠与甜味剂勾兑而成,天然苏打水则源自特定矿泉水源,其矿物质天然析出。能否适配运动场景,关键前提便在于此。
很多人喝错了,把人工苏打水当天然的喝,不仅没好处,还可能摄入过多添加剂,反而给身体添负担。”就像朋友D,运动后喝了含糖的人工苏打水,不仅没解乏,还越喝越渴,吐槽“感觉在喝带气的糖水,还不如喝凉白开。
![]()
二、运动人士适合喝天然苏打水吗?3种场景下超适配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天然苏打水的弱碱性和矿物质,在特定场景下能给运动党带来帮助,但绝非“所有运动都适合”。
1.高强度耐力运动(持续60分钟以上)
长时间投身于跑步、骑行、马拉松这类运动时,身体会生成大量乳酸。这些乳酸的堆积,易引发肌肉酸痛之苦,还可能致使烧心反酸等不适状况出现。天然苏打含有的碳酸氢钠可于胃中中和部分胃酸,有效缓解烧心感,此结论有科学依据。2023年《运动营养评论》研究表明,运动前30分钟饮用300 - 500ml天然苏打水,可降低高强度运动后反酸发生率。
跑者A就深有体会:“以前跑半马到后半程,总觉得胸口烧得慌,喝普通运动饮料也没用。后来试了运动前喝天然苏打水,反酸感明显减轻,跑完肌肉酸痛也没那么强烈。”
![]()
2.高温环境下运动(35℃以上)
高温时节运动,人体出汗量剧增,不仅水分大量流失,钾、镁等电解质也随之损耗。如此一来,身体极易陷入乏力姿态,甚至引发抽筋现象。天然苏打水中的天然矿物质(钾、镁)能补充部分电解质,比单纯喝白开水更能快速恢复体力。
但要注意:天然苏打水的电解质含量远低于专业运动饮料,不能完全替代。运动营养师C建议:“高温天运动超过1小时,可先喝天然苏打水缓解口渴和烧心,再补50ml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效果更好。”
![]()
3.运动后胃不适(比如吃了高糖、高蛋白食物)
很多人运动后会吃蛋白粉、能量棒,这类食物容易增加胃负担,导致腹胀。天然苏打的弱碱性特质能帮助调节胃部环境,缓解轻微腹胀——但这只针对“轻微不适”,如果是严重胃痛,别指望苏打水“治病”,得及时就医。
朋友E是健身爱好者,以前运动后喝蛋白粉总胀气,后来换成“半瓶天然苏打水+半瓶温水”,腹胀感少了很多,笑称“终于不用顶着肚子练下一组了”。
![]()
三、这4类人别碰!喝天然苏打水反而坑自己
1.胃酸分泌过少的人
本身胃动力不足、容易消化不良的人,胃酸分泌量已经不够。天然苏打呈弱碱性,入人体后会进一步中和胃酸,使食物消化进程放缓。如此一来,不仅会加剧腹胀、嗳气等不适,严重时更可能诱发恶心之感。
2.肾脏疾病患者
天然苏打水中的钠含量不低(部分产品每100ml含钠10-30mg),肾脏是排钠的主要器官。肾病患者肾功能较弱,无法及时排出多余钠,可能导致水肿、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
![]()
3.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
过量摄入钠元素,会致使血容量显著增加,进而引发血压升高。钠摄入过量犹如埋下健康隐患。虽然天然苏打水的钠含量比矿泉水略高,但高血压患者本身需要严格控钠,长期或大量饮用可能影响血压稳定,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喝。
4.运动强度低的人(30分钟以内轻度运动)
散步、瑜伽、拉伸等轻度运动,身体出汗少、乳酸堆积少,根本不需要“中和乳酸”或额外补充矿物质。饮用天然苏打水时,其气泡会刺激肠胃,极易引发腹胀。相比之下,凉白开质朴无华,并无此等弊端,更为实用。
就像朋友F,每天晚上散步20分钟,跟风喝天然苏打水,结果总觉得肚子胀,停喝后就好了,吐槽“真是没事找事,白花钱还遭罪”。
运动人士是否适合喝天然苏打水,关键不在于“运动”本身,而在于运动强度、环境和个人体质,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