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2年,毛主席偶遇20年没见的老熟人,欣喜地问道:你去哪里了?

0
分享至

1952年10月22日傍晚,开封迎来入秋后的第一阵寒风。黄河大堤上的巡视刚刚结束,毛主席快步回到宾馆。随行人员正忙着整理材料,门外忽然传来轻轻的脚步声。驻豫干部依次进屋汇报,压轴而入的,是河南军区副司令员毕占云。主席一眼认出他,笑意爬上眉梢,双手握住老友的臂膀:“占云同志,井冈山一别整整二十年,你跑哪儿去了?”一句半带调侃的寒暄,把时针猛地拨回1928年那个刀光血影的盛夏。

那年六月,湘军阎仲儒师部一纸急电,命时任营长的毕占云处决两名“通共”连长。电报刚到手,他却塞给两位部下十块大洋,让他们连夜离营。第二天,团长暴跳如雷,毕占云反将一军:“他们是你亲自提拔的,我哪知底细?”表面惊险,实则埋下一根暗线——这位川籍军官对共产党并无敌意。



两个月后,桂东。红四军在唐家大屋商议行动,胡少海奉命阻击敌军。恰在山道转弯处,毕占云带的百余人同红军照面。他先让士兵朝天开枪,硬是放走对面四百多名战士。消息传到阎仲儒那里,追查再起,他却以“寡不敌众”开脱。国民党内部的猜忌与排挤,由此愈加明显。

朱德、陈毅很快递来一封亲笔信。信里直白:“你们非嫡系,蒋介石迟早要借刀杀人;红军与尔等无仇,不如上山。”此言击中要害。伙食被克扣、饷银拖欠、前线当“炮灰”的滋味,士兵早已忍无可忍。十月初,他暗派代表与红军接洽;25日凌晨,敌方准备“寒口剿灭”的密电被截获,毕占云索性发三块大洋给每名弟兄,带162人突围遂川汤湖,与陈毅会合,编为红四军特务营。



队伍改旗易帜的仪式上,毛泽东、朱德亲自欢迎。这支来自四川贫苦山乡的杂牌兵,第一次感受到平等。过去欠下的“缺衣少粮”顷刻烟消云散,人人领到两个银元买布置衣。毕占云后来回忆,那是他从军以来最体面的一天。

时间推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为了掩护主力,他率部固守侧翼,沿途发动贫民送粮、指路,原先的一百余人竟滚雪球般发展到两个团。待与大部队在贵州遵义附近会合,毕占云把新兵全部交了出去,自己调至红五军担任军委二科科长。

长征途中,他遭遇敌机轰炸受伤,被藏族老翁收留。伤口愈合后,他装作哑巴乞丐,沿街讨饭、夜宿破庙,硬是在雪山草地之间摸索出一条寻军之路。1936年春,他终于在陕西洛川与西北红军接头。老战友描述当时情景:“骨瘦、胡茬、伤口化脓,一双眼却亮得吓人。”紧急医治,毕占云再一次死里逃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迎来全国解放,随后调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那天,中央军委宣布:毕占云,中将。

这一串职务听来铿锵,却远不及1952年那声“你跑哪儿去了”来得亲切。黄河岸边的重逢,很短,却像老胶片倒放,将崎岖岁月一帧帧投射在众人眼前。主席了解毕占云的脾气,拍拍他的肩:“黄河水急,你可别再走丢。”房内一阵笑声,风声敲打窗棂,开封的夜沉了,却没人舍得熄灯。

朝鲜战局尚在胶着,国内百废待举。毛主席这趟“公休”之行原本只是察看水利,却意外上演了一场精神嘉奖:对昔日营长、今日中将的肯定,也是对无数立场坚定、九死不悔的老红军的肯定。



有意思的是,次日清晨巡视工地时,有位年轻技术员好奇询问:“首长,这位毕副司令过去是什么出身?”被问到的人只笑着摆手:“年轻人,革命队伍里,出身有千万种,可路只有一条——跟党走。”

十年后,毕占云调离河南。黄河两岸再度修闸筑堤,他常在军报上留言:治理黄河,打仗一样,讲的是组织、纪律与担当。熟悉他的人说,这句话与其说是总结,更像他一生的行军口令。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鹤羽说个事 incentive-icons
鹤羽说个事
这里是鹤羽说事儿,说点儿你爱听的事儿~
722文章数 1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