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内容抽检制度(附核查表、计划表、台账)

分享至

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账号内容抽检制度



导语:依据《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国卫办医政函〔2025〕419号)及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应压实管理责任,强化对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的日常监测,建立健全账号内容常态化抽检机制。为此,杏林职苑结合相关法规政策,编制本《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账号内容抽检制度》,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目录

一、总则

二、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

三、内容监测

四、抽检范围、方式与频率

五、抽检内容核查要点与判定标准

六、定期抽检流程

七、结果应用与奖惩措施

八、保障措施

九、附则

附件1:健康科普账号内容抽检标准化核查表

附件2:健康科普账号内容抽检计划表

附件3:健康科普账号内容抽检内容台账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范本院医务人员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健康科普内容的行为,防范违规科普风险,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维护医院公信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国卫办医政函〔2025〕419号)《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本院《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账号备案制度》,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已在本院备案的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账号(包括A级、B级、C级账号)的内容抽检管理,以及虽未备案但经监测发现疑似使用医院关联信息的账号。

3.抽检原则

(1)依法依规原则:严格遵循《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所列十条禁令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

(2)全面覆盖原则:抽检范围涵盖所有平台及备案账号,确保无遗漏。

(3)分级分类原则:依据账号风险等级、粉丝规模、内容性质等因素,实施差异化抽检策略。

(4)人技结合原则:采用人工专家审查与人工智能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抽检的准确性和深度。

(5)闭环管理原则:建立“抽检—反馈—整改—复核—追责—培训”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



二、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

1.组织架构

(1)设立健康科普内容抽检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挂靠医院宣传科,成员包括:

组长:分管宣传的院领导。

副组长:宣传科主任、医务部主任。

成员:法务部、信息科、纪检监察室、各临床医技科室科普联络员、伦理委员会专家。

职责:制定抽检计划,审核抽检结果,指导违规处置,协调跨部门协作。

(2)设立健康科普抽检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工作组根据实际需要,从健康科普专家库中遴选相关专业专家组成。

职责:协助工作组对健康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专业匹配性进行审查。

2.各部门职责

(1)宣传科:牵头组织抽检工作,制定年度抽检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汇总分析抽检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2)医务部:组织专家组对健康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如诊疗规范、疾病描述等)进行审核。

(3)法务部:负责合规性审查,识别侵权、违法及不正当竞争等风险。

(4)信息科:部署技术监测工具,对疑似滥用AI生成内容(如未标注AI标识的合成内容)进行筛查,提供数据抓取与舆情预警支持。

(5)纪检监察室:监督抽检过程的公正性,并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如带货牟利、泄露隐私等)进行调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6)科室科普联络员:提供专科专业知识支持,督促本科室人员落实整改。

(7)伦理委员会专家:参与涉及隐私、伦理争议内容的复核评审。



三、内容监测

1.技术智能监测

信息科负责部署健康科普内容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7×24小时全量采集:实时抓取备案账号发布的所有内容,以及涉及本院的负面舆情信息。

(2)关键词预警:内置《负面清单》关键词库(如“神医”“根治”“100%治愈”“集采药无效”等),触发即报警。

本专栏《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合规管理指引「制度、预案、流程、表单」》包括互联网健康科普账号备案制度、内容抽检制度、培训制度、培训制度、案例评析、负面舆情应急预案等内容。欢迎将本专栏加入收藏。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