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我被打D,摸鱼最多的同事拿S,HR找我谈挽留,我掏出新公司offer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的绩效是D级。”主管赵凯把评分表推到我面前,指尖在桌面轻轻敲了两下。

我扫了一眼表格右侧的评级栏,孙浩的名字竟然出现在S级列表里,和他并列的只有部门经理的侄女。

“他全年就挂名了三个小项目,实际干活不超过一个月,凭什么拿S?”旁边的老周忍不住压低声音吐槽。

我没说话,只是将评分表推回主管面前,径直走出了会议室。

走廊里同事们的目光都落在我身上,有人假装看手机,有人匆匆低头走过,没人敢和我对视。

我攥紧了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上躺着五封来自行业头部公司的面试邀请,而我的背包侧袋里,已经装好了打印好的辞职信。

01

十一月的江城透着寒意,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百叶窗,在长桌上投下一道道斑驳的光影。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赵凯从黑色文件袋里抽出那叠打印好的绩效表,纸张边缘被整理得整整齐齐。

会议室里一共坐了十个人,是我们技术部的全部成员,空气里弥漫着压抑的紧张感,有人不停地摩挲着鼠标,有人盯着桌面上的水杯发呆,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杯身缓缓滑落。

“今年的绩效评定,公司采用了全新的综合评估体系,更注重团队价值和协作能力。”赵凯清了清嗓子,翻开绩效表开始念名单,“S级两名:孙浩、孟瑶。A级四名:李娜、老周、小吴、陈曦。B级两名:赵阳、林薇。D级两名:江哲、王鹏。”

我是江哲。

老周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小吴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孟瑶表情微妙地看了我一眼,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只有孙浩,坐在我的斜对面,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得意,仿佛这个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

“会议到此结束,大家散会吧,有疑问的可以单独找我沟通。”赵凯说完这句话,视线快速飘向窗外的写字楼,整个过程没有和我有过一次对视。

我低头看了看那张打印清晰的评分表,上面列着五项核心指标:项目完成度、工作质量、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资源协调。

我的项目完成度和工作质量都是满分,创新能力和资源协调也都是高分,只有团队协作一项被打了及格分,可综合评定却是垫底的D级。

孙浩站起来,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桌上的文件,装出一副谦虚的样子:“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都是团队的功劳,多亏了大家的支持和赵主管的指导。”

这句话让我差点笑出声,手里的水杯晃了晃,温热的水差点洒出来。

今年二月,公司接了一个智能制造企业的生产线数字化改造项目,预算七百二十万,周期四个月。

这个项目从前期需求调研到方案设计,从核心代码开发到上线测试,我一个人扛了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光是需求文档就写了整整五十页。

最后三周,为了赶在客户要求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系统联调,我连续通宵了七个晚上,凌晨四点的办公室里只有清洁阿姨和我,她每次擦完我的工位都会给我倒杯热姜茶:“小伙子,身体是本钱,别这么拼。”

项目上线那天,客户的技术总监当场发了封全员表扬邮件,抄送给了我们公司的CEO和所有高管:“江哲工程师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效率让人印象深刻,这个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他的核心贡献,期待未来深度合作。”

六月,另一个跨境电商客户的支付系统出现严重漏洞,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黑五促销活动,客户负责人在电话里咆哮:“你们到底能不能解决?再拖下去我们的损失就要超过两千万了!”

赵凯第一时间找到我,语气带着急切和恳求:“江哲,这事儿只有你能搞定,公司能不能保住这个长期客户,就看你的了。”

我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从海量的代码中排查漏洞,熬夜写修复补丁,反复测试验证,最后在黑五促销开始前六个小时成功修复。

客户专门发来感谢信,还附了一面写着“技术精湛,保驾护航”的锦旗,被赵凯放在了自己的办公室,再也没提过给我表彰的事。

九月,部门承接了一个智慧物流的大数据平台项目,这是公司今年最大的订单,合同金额高达一千二百万。

我作为主导架构师,带着四个实习生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搭建,从数据采集模块到算法模型优化,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客户在验收会上握着我的手说:“这个系统比我们预期的效果好太多了,不仅稳定性强,响应速度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就是我这一年的战绩,三个核心大项目,每一个都是硬骨头,每一个都被我啃了下来,为公司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再看孙浩,他今年做了什么?

三月到四月,他负责一个内部办公系统的小模块优化,工作量撑死也就一周,却足足拖了两个月才完成,最后还是老周帮他补了不少漏洞。

五月到七月,他被安排去做市场调研,每天就是在茶水间刷短视频、和同事闲聊,提交的调研报告里全是网上复制粘贴的内容,被客户退回三次。

八月之后,他的周报永远写着同一句话:“配合团队完成各项工作,协助推进项目落地,做好资源协调。”

每天早上十点半才慢悠悠到公司,下午五点半准时打卡下班,从不加班,午休时间要么在茶水间刷剧,要么在会议室打游戏,开会时永远埋头玩手机,被点名发言就说“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没什么补充的”。

就这样一个常年摸鱼、毫无实绩的人,竟然拿了全部门最高的S级绩效。

我站起来,拿起桌上的水杯,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出了会议室。

走廊里,老周快步追上来,压低声音说:“这也太离谱了,你干了多少活儿大家都看在眼里,赵凯这明显是偏袒!”

“没事。”我摆摆手,脚步没有丝毫停顿。

回到工位,我打开电脑,登录了一个月前注册的高端招聘网站账号,简历还是半年前的版本,需要把今年的项目经历详细补充进去。

我一边修改简历一边想,这一年经手的三个核心项目,每一个都有实打实的成果和客户好评,足够让我的简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下午三点,办公软件弹出赵凯的消息:“江哲,来我办公室一下。”

他的办公室在部门最里面,是个独立的玻璃房,透过玻璃能看到他正坐在办公桌后打电话,表情显得很轻松。

我推门进去时,他草草结束了通话,挂电话前还说了句“放心,这事儿我都安排好了”。

“坐。”他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沙发,语气带着一丝敷衍。

我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等他开口。

“今天的绩效结果,我知道你可能有些想不通,甚至觉得委屈。”赵凯在我对面坐下,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但公司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考量的,不是说谁做的项目多、谁加班多,就一定能拿高分。”

“我明白。”我点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

“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大局观,这些软性指标同样重要,甚至比硬实力更关键。”他继续说,“孙浩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他能很好地配合团队节奏,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协调各方资源,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很大支持。”

我差点笑出声,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是因为他根本不做事,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计较的;协调各方资源?每次需要对接客户或其他部门,他都找各种理由推脱,最后全是我来兜底。

“你的技术能力我们都认可,但有时候太注重个人表现,凡事都想自己扛,反而不利于团队建设,容易让其他同事有压力。”赵凯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种“为你好”的虚伪,“D级不代表你的价值,只是一个提醒,明年好好调整一下工作方式,多和孙浩交流学习,机会还有很多。”

“嗯,我会的。”我表情平静地回应,心里却早已冷透。

赵凯似乎松了口气,大概是觉得我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那就好,你回去工作吧,后面还有个新项目,还需要你来挑大梁。”

我起身离开他的办公室,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决定。

不是愤怒,不是委屈,而是一种彻底的清醒——这个公司的评价体系,从根上就烂透了,留在这里只会被无休止地压榨,当成免费的工具人。

当晚回到家,我开始认真修改简历,把今年做的三个核心项目详细列出来,每个项目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最终成果和客户评价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附上了项目验收报告的关键页面截图。

写完已经是凌晨四点,我设置了早上七点的闹钟,准备第二天一早就把简历投出去。

第二天早上我照常九点到公司,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打开电脑开始处理手头的工作,和同事交流时也依旧平和。

孙浩在茶水间泡咖啡,看到我还热情地打招呼:“早啊,江哥。”

“早。”我回应了一声,转身去接热水,不想和他有过多交集。

中午十二点,我把修改好的简历投给了十五家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公司,涵盖了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下午两点,我就收到了三个面试邀请,其中一个是行业头部企业,开出的薪资比现在高百分之五十。

接下来的日子,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我一边正常工作,一边悄悄推进跳槽计划。

02

周五下班后,老同事刘姐把我拉到写字楼楼下的咖啡厅,她在公司干了十年,是技术部的元老,为人正直,什么事都看得通透,就是从来不多说。

今天她主动找我,肯定是有重要的话要讲。

两杯无糖拿铁端上来,刘姐搅拌着咖啡里的奶泡,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压低声音问:“你知道孙浩什么背景吗?”

我摇摇头,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嘴里化开。

“他是赵凯大学铁哥们的亲弟弟,去年孙浩找工作四处碰壁,是赵凯托关系把他弄进公司的。”刘姐的声音压得更低,“入职那天,赵凯专门请了几个老同事吃饭,席间特意交代,让大家多关照孙浩,以后要重点培养。”

我愣了一下,脑子里瞬间闪过很多之前想不通的细节,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这一年,他俩的关系越走越近,赵凯不仅经常带着孙浩去参加各种行业峰会,还把他介绍给了不少公司高层。”刘姐继续说,“上次年中聚餐,我无意间听到赵凯跟孙浩说‘好好表现,年底给你弄个S级,明年给你提主管’。”

我端着咖啡杯的手顿了一下,心里一片冰凉。

“你做的那几个项目,我都看在眼里,每次都是硬骨头,都是你熬夜加班啃下来的。”刘姐叹了口气,“但在部门述职会上,赵凯是怎么说的?‘这些项目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孙浩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协调作用,孟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你的名字被他一句话就带过去了,功劳全被别人分走了。”

“孙浩的那些所谓‘业绩’,又是怎么来的?”我放下咖啡杯,平静地问。

“他负责的那个内部系统优化,其实是你去年做的一个小改版方案,赵凯让他拿去改了改署名,就当成了他今年的核心项目。”刘姐摇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用户调研报告更是离谱,全是复制粘贴你的旧文档,连客户名称都没改全,赵凯却在高层会议上夸他‘调研细致、数据详实’。”

“至于他的‘团队协作’,不过是每天在办公室里晃悠,偶尔帮大家递个文件、传个话,就被赵凯说成了‘积极配合、主动补位’。”刘姐越说越气愤,“那天开完绩效会,我还听到部门经理夸孙浩‘年轻人有想法、会来事,是个可塑之才’。”

我笑了,笑得很冷,心里的最后一丝期待也彻底破灭了。

“你要是去找领导理论也没用,他们早就串通好了。”刘姐提醒我,“赵凯今年正在竞争技术总监的位置,需要部门经理和高层的支持,孙浩就是他献上去的‘政绩’,证明他会培养人、会带队伍,能打造有凝聚力的团队。”

“那我的D级,就是他们为了衬托孙浩,特意安排的牺牲品?”我问。

“对,而且不止你一个。”刘姐点点头,“王鹏之所以也拿D级,是因为他之前顶撞过赵凯,不配合孙浩的工作。赵凯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只干活不站队、不会来事儿,就算能力再强也没用。”

我没说话,脑子里飞速转动,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情,突然像串珠子一样串了起来。

二月那个七百二十万的智能制造项目,我负责了大部分工作,但项目总结报告上,项目经理的名字写的是孙浩,我当时找赵凯询问,他说“报告只是走个流程,不影响实际评价,重点是项目成功落地”。

现在看来,那份报告就是为绩效考核准备的“铁证”,用来给孙浩的S级铺路。

六月跨境电商支付系统救火那次,客户发的表扬邮件抄送给了CEO,第二天赵凯就专门找我谈话,说“这种客户直接发来的表扬邮件,以后要先转发给我,由我统一回复,要突出团队的力量,不能显得太个人化”。

我当时以为他是在强调团队意识,现在才明白,他是怕我的功劳太显眼,盖过了他要重点培养的孙浩。

九月的智慧物流大数据项目,验收会上客户点名表扬我,赵凯当场插话:“我们整个技术团队都非常努力,江哲是团队的优秀代表,孙浩在项目推进中也付出了很多,协调了不少关键资源。”

一个“代表”,一个“不少”,就把我的核心贡献稀释成了团队成就,还顺手给孙浩安上了功劳。

“他们这么明目张胆地操作,就不怕被公司发现吗?”我问刘姐。

“怕什么?绩效评定的最终话语权在部门主管手里,高层根本不会去深究每个项目的具体分工。”刘姐说,“而且赵凯每次都会提前做好‘证据’,比如让孙浩在项目群里多发言、把孙浩的名字加进各种文档,看起来就像他真的参与了核心工作一样。”

我放下咖啡杯,突然感觉异常冷静,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彻底的释然,庆幸自己早点看清了真相,没有一直被蒙在鼓里。

“刘姐,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看着她,眼神坚定,“但我不会去告状,也不会闹,不值得。”

刘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是这个反应:“那你想怎么办?就这么吃哑巴亏?”

“我有我的办法,该我的东西,我会自己拿回来,该他们付出的代价,他们也跑不了。”我站起来,伸手拿起椅背上的外套,“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了,以后有机会再感谢你。”

走出咖啡厅,夜幕已经降临,江城的霓虹灯次第亮起,照亮了宽阔的街道,却照不进那些藏在写字楼里的阴暗角落。

我掏出手机,看了看收件箱,又有两个面试邀请进来,其中一个是国内顶尖的智能制造企业,开出的薪资比现在高百分之六十,还承诺给我技术骨干的职级。

回家的路上,我想得很清楚,这种从上到下都充斥着关系和算计、不看重真实能力的公司,不值得我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要走,但不会悄无声息地走,我要让他们知道,放弃我是他们的巨大损失,而他们的所作所为,终将付出代价。

当晚,我修改简历到凌晨两点,把每个项目的技术细节、自己的核心贡献都补充得更加完整,还附上了客户的表扬邮件截图和项目验收报告链接,然后一口气投了二十家公司,都是行业内口碑好、技术实力强的企业。

接下来的两周,我照常上班,表面上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认真处理工作任务,参加部门会议,在周报里按时汇报工作进展,甚至还主动帮同事解决了几个技术难题。

但私下里,我的面试节奏从未停下,视频面试、电话面试、现场面试轮番进行,有时候周末一天要赶两场面试,虽然辛苦,但每一次面试都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跳槽的决心。

有一次是周六下午,我约了一家大数据公司的技术总监在咖啡馆见面,聊了整整三个小时,从技术架构聊到行业趋势,从项目难点聊到解决方案,他对我做的智能制造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你做的那个生产线数字化改造项目,并发处理和数据同步的技术难点很有代表性。”他说,“能具体讲讲你是怎么解决多设备同时接入导致的系统卡顿问题吗?”

我详细地讲解了自己设计的分布式架构方案和负载均衡策略,他听完连连点头:“很专业,思路清晰,解决方案也很落地。我们这边刚好有个类似的重点项目,正缺一个像你这样有实战经验的主导架构师。”

聊完出来,我就收到了他们HR的消息:“技术面试通过,下周三可以来公司谈offer细节,薪资和职级都有惊喜。”

白天的办公室里,氛围开始变得越来越微妙。

孙浩拿了S级绩效之后,整个人都飘了起来,不仅每天迟到早退更加频繁,还开始在部门会议上频繁发言,说的都是些大而空的套话,比如“要注重用户体验”“要优化团队流程”“要加强跨部门协作”,但从来提不出任何具体可行的方案。



可赵凯总会点头附和,还时不时地补充几句,把孙浩的空话包装得冠冕堂皇。

有一次项目讨论会,我提出了一个针对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案,详细讲解了实现路径和预期效果,大家都表示认可。

没想到孙浩突然插话:“这个方案我觉得不太完善,过于注重技术实现,忽略了业务场景的多样性。”

我看着他,平静地问:“那你觉得哪里需要改进?具体可以从哪些业务场景调整?”

“就是感觉不太对,不够灵活。”他支支吾吾说不出具体理由,“你再改改,多从业务角度考虑考虑,别光顾着技术层面。”

会议室里瞬间陷入沉默,大家都低着头,没人敢说话,显然都看出了孙浩在故意找茬。

“好的,我再梳理一下业务场景,后续给出优化版本。”我平静地说,没有争辩,也没有生气。

老周在旁边憋得满脸通红,散会后特意追上我:“你怎么不怼回去?那小子根本不懂技术,就是在瞎指挥!”

“没必要,浪费时间。”我淡淡地说,心里早已对这种闹剧失去了兴趣。

这段时间,同事们都能感觉到我的变化,我变得比以前更沉默了,除了必要的工作沟通,很少主动和人闲聊,开会时也只是安静地听着,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提意见、分享经验。

午休时我要么趴在桌上闭目养神,要么戴着耳机看技术文档,没人知道我在想什么,也没人知道我已经找好了下家。

小吴有一次私下问我:“江哥,你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好?感觉你状态不太对。”

“没什么,就是最近有点累,想稍微调整一下。”我笑了笑,没有多说。

刘姐看出了些端倪,有一天中午吃饭时,她走到我旁边,压低声音问:“找好下家了?”

我抬头看着她,眼神里没有否认。

“我就知道,以你的能力,在哪儿都能发光。”她点点头,语气里带着欣慰,“做得对,这种地方不值得你留恋,早走早解脱。”

03

周一早上,我九点准时到了公司,刚打开电脑,孙浩就提着一杯星巴克的咖啡走了过来,比平时晚到了半个小时。

“江哥,周末过得怎么样?”他靠在我的工位隔板上,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挺好的,在家补觉。”我头也不抬地敲着代码,不想和他过多交流。

“我周末去郊区爬山了,空气特别好,还拍了好多照片。”他自顾自地说,“江哥你也别总闷在家里,工作是做不完的,要学会劳逸结合,别太较真。”

我抬起头看着他,他眼里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仿佛拿了S级绩效就真的比所有人都强。

“谢谢提醒,我会注意的。”我笑了笑,继续专注于手头的代码,不再理会他。

那天下午三点多,赵凯突然来找我谈话,他在我旁边的空椅子上坐下,脸上带着刻意的温和。

“江哲,我想和你聊聊最近的工作状态。”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这几天我看你话不多,是不是还在为绩效的事情烦心?”

“没有,挺好的,工作都在正常推进。”我保存了代码,转过身看着他,等待他的下文。

“我知道你心里可能还是有些想法,毕竟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赵凯的语气带着一丝安抚,“但我想告诉你,绩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评价,不代表你的全部价值,公司高层和我都非常看重你的技术能力。”

“我明白。”我点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

“那就好。”赵凯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变得更加热情,“接下来公司有个重点项目,是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的智能制造升级项目,预算一千五百万,我打算让你担任核心技术负责人,主导整个项目的架构设计和开发落地。”

我心里冷笑,早不安排晚不安排,偏偏在我准备跳槽的时候抛出这种“诱饵”。

“这个项目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做成了不仅有丰厚的项目奖金,明年的绩效我肯定重点关注,晋升机会也会优先考虑你。”赵凯继续画着大饼,眼神里带着期待,“你放心,资源方面我会全力支持你,孙浩也会配合你,帮你协调各方关系。”

我笑着说:“谢谢领导信任,我会尽力做好的。”

赵凯满意地离开了,他以为我已经被他的承诺打动,已经认命,却不知道我心里早已做好了决定。

但他不知道的是,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第一份正式offer,来自一家国内顶尖的云计算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开出的薪资比现在高百分之六十,职级直接提升一级,从高级工程师晋升为技术骨干,还附带年终奖和项目分红。

我没有立即接受,而是回复HR“需要一周时间考虑”,继续推进其他公司的面试。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过上了双重生活,白天在公司扮演着“踏实肯干”的技术骨干,晚上和周末则忙着参加各种面试,不断冲击更好的机会。

白天的办公室里,我正常处理工作任务,和同事讨论项目细节,甚至还帮孙浩解决了几个他搞不定的技术小问题,他每次都笑着说“江哥你太厉害了,多亏了你”,丝毫没察觉到我早已心不在焉。

晚上回到家,我要么准备面试材料,要么和猎头沟通薪资待遇,要么参加视频面试,经常忙到凌晨才能休息。

有一次是周四晚上,我参加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终面,和技术副总裁聊了两个多小时,从底层技术架构聊到行业未来发展,他对我的项目经验和技术思路非常认可。

“你做的跨境电商支付系统修复案例,展现了很强的问题排查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他说,“我们现在正在布局智能支付领域,正缺一个像你这样既有技术深度又有实战经验的负责人。”

终面结束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他们的offer,薪资比现在高百分之八十,还提供股权激励,职级是技术经理,直接带领五人小团队。

这段时间,孙浩在部门里越来越嚣张,不仅对老周、小吴这些老同事指手画脚,还经常在公开场合抢功劳。



有一次老周熬夜写出了一个核心模块的代码,孙浩在部门会议上却说是“自己和老周一起打磨出来的,还提供了关键的优化思路”,老周气得当场就要发作,被我用眼神制止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