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乱”即将迎来大结局?据《华尔街日报》11月8日消息,荷兰政府已准备将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权归还给中方股东,相关措施最快将在下周落实。这一决定并非是荷兰政府良心发现,而是中国政府的强力介入起了作用。自从10月4日,中国商务部下令暂停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产品出口以来,全球车规级半导体产供链经历了整整36天的断货危机。由于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半导体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0%,而中国封测工厂的产能又占到安世全球供应链的70%,这场危机直接导致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汽车巨头陷入了长达数周的停产状态。
![]()
尽管这些欧洲车企嘴上没有承认,但大量关于解雇和缩短工时的报道,已经将真相和盘托出。相较于欧洲公司,日本车企则没有那么多忌讳,本田汽车直接公开表示,受安世断供影响,该公司在北美市场的年产量将减少11万辆,其中部分车型产量腰斩。去年本田在北美市场的产量是162万辆,仅仅一个月的断供,就让它的年产量缩水了6%,那么可想而知,欧洲汽车巨头的损失会有多么巨大。根据本田的说法,这次安世断供事件,将导致本田全年营业利润减少1500亿日元,较预期值下降了21%,净利润减少1200亿日元,较预期值下降28.6%。
与日本车企相比,欧洲汽车巨头却拒绝透露自己的损失情况,大众甚至否认减产与芯片短缺直接相关。这些公司之所以如此嘴硬,并不是因为“家丑不可外扬”,而是因为“安世之乱”本身就与它们的默许和纵容有关。
![]()
安世事件前夕,欧盟就已经在酝酿对华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试图限制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对于在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的欧洲车企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没人愿意被排挤出市场,既然无法靠合法手段赢得竞争,那么动用非市场力量打压对手就成了必然选择。所以在“安世之乱”爆发初期,欧盟一直保持默许态度,各大欧洲车企也在极力掩盖停产危机,它们期望安世中国会在短时间内认输投降,将重金买来的企业股权拱手让给欧洲人。
但没想到,中国政府很快出手了。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后仅5天时间,中国商务部就下令实施出口管制,此时荷兰方面甚至还没来得及公布详细案情。消息传开后,欧洲车企和经销商立刻出现了恐慌性采购,相关订单量暴涨了3倍,部分产品价格涨幅超甚至过10倍。由于担心芯片短缺,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被迫制定了临时解雇方案,另一家巨头采埃孚也准备在个别厂区采取短时工作制,法国零部件供应商Valeo声称95%的安世芯片都已经找到替代品,但实际上车规级半导体的安全性要求极高,认证周期长达6到12个月,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替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