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个短视频:在外漂泊八年的女生,腊月三十深夜赶回家,钥匙插进锁孔转了半圈,门居然没锁。
推开门的瞬间,暖黄的灯光裹着饭菜香涌出来,年过六旬的父母正坐在餐桌旁,面前的菜热了又热,父亲布满皱纹的手还握着一双没拆开的筷子。
男生喉头一紧,喊了声“爸、妈”,母亲猛地站起来,眼眶瞬间红了,伸手就去摸他的脸:“怎么才回来?路上冷不冷?”父亲没说话,只是转身往厨房走,嘴里念叨着“再把汤热一遍”,可谁都看见他擦眼角的动作。
评论区里满是“看哭了”“想起了自己的爸妈”,原来我们拼尽全力想要的温暖,从来都藏在“父母在”这三个字里。
![]()
小时候总嫌家太小,父母的唠叨太烦。上学时盼着快点长大,以为远方才有自由和梦想;工作后忙着加班、应酬,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电话里总说“挺好的”“不用惦记”,却忘了父母在电话那头,早已把思念攒了又攒。
直到有一次,我发烧到39度,独自躺在出租屋里,连喝口水都费劲。迷迷糊糊中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又怕她担心,最后只发了条朋友圈。没过半小时,手机突然响起,是爸爸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丫头,你妈看到你朋友圈,非要连夜赶过来,我们已经在高速上了。”
那一刻,我抱着手机哭得像个孩子。原来无论我们走多远,父母永远是那个最牵挂我们的人;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想到“父母在”,心里就有了底气。他们或许不懂我们的工作,不会说漂亮的话,却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们,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
去年春节回家,我发现爸妈的白发又多了不少,妈妈的腰也不如以前挺直了,爸爸走路时,脚步也有些蹒跚。吃饭时,他们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就像我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晚上睡觉,妈妈悄悄走进我的房间,给我掖了掖被角,轻声说:“在外照要顾好自己,累了就回家。”
那句“累了就回家”,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是啊,有父母在,家才是真正的家;有父母在,我们永远是被疼爱的孩子。他们在,我们就不用直面生活的风雨;他们在,我们就还有撒娇、任性的资格;他们在,我们无论走多远,都有一个可以回头的港湾。
![]()
可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多,总想着等自己功成名就了,再好好孝敬他们;等自己不忙了,再多陪陪他们。却忘了时光不等人,父母也在一天天变老。
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我们赚多少钱、当多大官,而是我们能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吃顿饭。
网上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深以为然。
父母就像家里的那盏灯,只要他们在,灯就会一直亮着,照亮我们回家的路;只要他们在,家就永远温暖,永远有盼头。
![]()
愿我们都能够珍惜“父母在”的时光,多给他们一些陪伴,少一些遗憾。因为有些温暖,一旦错过,就一辈子也找不回来了。
“父母在”这三个字,是我们一生最珍贵的财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与牵挂,同时也是无数人心中最柔软、最易流泪的思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