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情感相亲是坚强纽带: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

0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深刻理解并系统推进以情感相亲为纽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思想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的重要抓手。


▲9月2日,2025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齐聚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学习。周宛霖 摄

情感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

情感,作为人类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在力量,是超越时空、凝聚人心的强大黏合剂。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深厚家国情怀与深沉历史意识,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中,各民族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转化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情感相亲”凝结着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2023年3月,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走进包钢宣讲。包钢集团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建设和改革事业,从20世纪“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八千湘女上天山”,到新时代脱贫攻坚伟大胜利、抗震救灾千里驰援、抗击疫情全民战役,各民族始终勠力同心、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每一次共同攻克难关、每一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都促进了各民族亲密情感的再升华,都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促进各民族情感相亲的实践路径

随着我国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不断深化,各民族的交往互动更加全面深入,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一系列能动的社会实践,不断熔铸、升华各民族情感认同,将情感认同转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

通过庄严的公共仪式强化情感。庄重的公共仪式是文化传承载体之一。公共仪式为人们提供与历史传统对话的平台,提供个体情感被激发、被引导并与他人情感汇聚成强大集体共鸣的场域。要用好国家设立的各种纪念日、公祭日等,以重大纪念、庆典活动为契机,面向各族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24年9月23日,在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学校,学生们在下围棋。 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摄

通过系统的国民教育进行价值传递与情感培育。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促进各民族情感相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阵地。以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等课程为载体,引导青少年深入理解“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以主题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参观研学等形式,讲述民族团结佳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为契机,组织青少年跨区域研学、结对子、交朋友,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中深化情谊。

通过生动的文艺创作进行日常浸润、促进情感共鸣。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在文艺创作中,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近年来,涌现出《觉醒年代》《长津湖》《山海情》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舞台艺术,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情节,引发各族群众的强烈共鸣,向人民传递着精神力量。要在文艺创作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创作一批彰显家国情怀、时代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各族群众与历史共情、与时代共振,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24年11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室内)在海南省三亚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这是江苏队选手表演《我们一起来博克》。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节日节庆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情感的联结,最终要落实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社会活动与节日节庆是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从社区邻里节的亲情互动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携手拼搏,从中秋团圆宴的温暖相聚到那达慕大会的欢歌热舞,各族人民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相知相亲、互学互鉴、增进认同。要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有利条件,推动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以社区为主阵地,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起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河北工程大学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李翠 海宁

制作 |魏妙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家民委 incentive-icons
国家民委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方账号
6249文章数 66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