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秋日尽,木叶枯,人间处处萧杀。
所以在这样典型的季节与环境之下,人们往往都会于心底产生低沉的情愫。
故而,秋日多“悲士”,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
读过了洪世泰的《秋尽》,本期我们再来分享一首宋朝诗人戴表元的《秋尽》。
这首诗写尽了人生况味,仅开篇一句就直戳人心:而不仅如此,此诗的语言组织也颇见功夫,的确堪称经典之作。
秋尽
宋·戴表元
秋尽空山无处寻,西风吹入鬓华深。
十年世事同纨扇,一夜交情到楮衾。
骨警如医知冷热,诗多当历记晴阴。
无聊最苦梧桐树,搅动江湖万里心。
戴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宁波奉化区)人,是我国宋末元初的重要文学家、诗人。
戴表元的诗中多奇妙之语,受到诗家的高度好评。据记载,在宋朝灭亡后,戴表元便拒绝出仕而选择了隐居。
那么就诗歌体裁与风格来讲,戴表元的作品则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故国之思,表现出较高的格调。
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写于隐居期间。作为一名“遗民”诗人,作者经历了山河破碎、家园沦丧之痛,壮志未酬且生活困顿的他感于人事之变迁、感于生命之无常、也感于季节之流转……,多重感慨汇于一体,成就了这首触动人心的七言律诗。
![]()
诗的首联及时点题,而且还将作者的形象也初步临摹出来:秋尽空山无处寻,西风吹入鬓华深;秋尽后,在空山中已经无处可以寻觅它的踪迹了,西风吹过,让人的鬓角白发显得尤为鲜明。
“秋尽”一词直接切住题目,它借时间的独特性将一种悲凉与沧桑之味传递与读者心中。
“空山”突出画面感,它与“无处寻”三个字结合起来,无不让我们捕捉到了作者内心的那一味失落和孤独。
后面一句在前一句的基础之让,不但加强了萧瑟的画面感,更是以较为直白有力的方式,把作者白发苍苍的衰老形象呈现于纸上。
读首联的时候,来自于时节的寒凉和来自于人物的孤寂皆让人深受感染。
颔联的描写深沉且厚稳:十年世事同纨扇,一夜交情到楮衾;十年的世事就如同那被使用过的纨扇一样成为过去,而与知音一夜的交情则还留存于心底。
这里的两句是作者的肺腑之言,是他历经人事之后的深刻总结与感悟,所以它集情感生发和哲理诠释于一体,读来既能够让人与作者产生共鸣,也能够将读者引向更有高度的命题思考。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他将自己之前所经的世事、所有的抱负比作“纨扇”,其诗思之奇、其意蕴之深皆令人赞叹。
从这一比喻上,作者因家国沦丧的忧伤、因壮士未酬的遗憾以及因人事凋零的无奈皆被体现得无比充分。
“一夜交情”与“十年世事”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它所要体现的,则是作者对人间温润情感的珍惜与重视,同时它也体现了这份“交情”对于作者来说的难能可贵。
那么这份交情又具体指什么呢?或许是作者与故友同榻拥被的一夜畅谈,或许是他自己在特定氛围之下的一次与时节以及自然的心灵沟通。
总之,这一夜的交情温暖了作者的内心,也温暖了他的生活与人生。
![]()
“骨警如医知冷热,诗多当历记晴阴。”;身骨变得非常敏感警觉,就感觉自己如医生一样熟知冷热,每一个时节写下的许多诗都将天气的阴晴记录下来。
颈联介绍了作者的身体情况和他的典型生活概况。
“骨”之“警”表面看旨在说明作者对天气的敏感度,实则它无不将作者年衰的身体状态进行了说明。
“诗”之“多”表面看是在体现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实则它又无不将作者细腻的心思和对生活的洞悟予以体现。
二句语言精妙,韵味耐品,属于妥妥的佳句。
“无聊最苦梧桐树,搅动江湖万里心。”;这份寂寥和清冷也苦煞了那些梧桐树,它们发出沙沙的声响,搅动着“我”的内心,让人的心情波澜起伏,就像那万里江湖一样,久久不可平静。
尾联将景语和情语结合起来,在呈现画面感的同时,把全诗的情感作以升华,把作者的心境更为充分地表达出来。
一个“苦”字写尽了梧桐树的萧瑟声响,也写尽了作者苦苦煎熬的内心,并且它也从听觉的角度,有力触动了读者的心弦,让我们品尝到了人生的况味。
最后一句直抒情感,以“万里江湖”来形容作者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情,可谓形象又生动,生动也厚重,将读者久久留在其味、其境之中。
![]()
世事皆随光景过,可怜霜鬓每惊心;读完一首,感慨万千。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