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16时42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48小时内,全市最低气温将显著下降9—11℃,最低气温将下降到4℃以下,请注意防范大风、强降温及持续低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
昨天半夜前后冷空气开始影响本市,风力增大,气温明显下降,云系增多并伴有局部短时小雨。
今日天气
![]()
![]()
冷空气影响下,今天气温一路下探,早间气温还在15℃附近,到了下班时段气温将不足10℃。风力增大,偏北风5~6级,阵风7级,沿江沿海地区6级,阵风7~8级。云系增多,以阴到多云的天气为主,局部地区会有短时小雨。
天气提示:天气骤冷,请及时添衣保暖;注意防范持续大风。
本周天气趋势

冷气团控制下,周二天气转晴,全天气温仅有4—9℃。
受辐射降温和冷空气扩散影响,周三周四郊区早间气温在0—2℃之间,局部有薄冰,大部郊区将出现初霜冻。
大风持续到周二夜间,周三起风力有所减弱。
周四白天强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最高气温重回15℃以上,周日最高气温又将接近20℃。
![]()
上海气温急转直下,
阳光也变得温和,
不少人心里嘀咕:
“这么冷了,应该不用防晒了吧?”
“不行!请继续做好防晒。”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皮肤科执行主任石磊提醒,虽然大家常把防晒和炎炎烈日联系在一起,但紫外线其实一年四季都存在,只是强度和人体感受不同。秋冬防晒,甚至比夏季更重要。
紫外线:温柔却持久的“皮肤杀手”
石磊介绍,对人体影响较大的紫外线主要有两种——UVA和UVB。
UVA能量相对较弱,但穿透力强,皱纹、松弛、暗沉,都跟它脱不了干系。更关键的是,UVA全年强度都很稳定,哪怕在冬天,也不会明显减弱。
UVB能量更强,主要引起晒红、晒伤等急性反应。虽然秋冬季节UVB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并不代表没有风险,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间较长时,更不能掉以轻心。
![]()
“秋天的阳光看起来温柔,其实往往带有欺骗性。”石磊解释,秋冬季节云层变薄,空气干燥,紫外线反而更容易穿透。加上天气舒适,大家更爱进行秋游、登山、露营等户外活动,不知不觉就延长了晒太阳的时间。
“每天一点点紫外线,会慢慢累积出皱纹、暗沉和斑点。”石磊形容,秋冬的紫外线就像一位温柔却持久的侵略者,不易察觉,却在暗中加速皮肤的老化进程。
秋冬阳光的“温柔陷阱”
除了外部环境,秋冬季节皮肤自身状态也让防晒显得格外重要。气温低、湿度低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更容易干燥、脱屑。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天然的防护膜变薄,对外界刺激(包括紫外线)更敏感。这个季节,皮肤的修复能力也会下降,一旦被紫外线损伤,自我修复速度比夏天慢得多。
![]()
“换句话说,即使是同等强度的紫外线照射,秋冬对皮肤的‘伤害值’反而更高。”
如果长期忽视防晒,皮肤可能会出现皱纹、松弛、肤色暗沉,色斑加重,甚至诱发光敏性皮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还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生风险。
实用防晒指南:看指数,选方式
![]()
要记住,防晒不是一季的仪式,而是一年的习惯。石磊建议,大家可以根据手机天气App中的紫外线指数(UVI)来选择合适的防晒方式:
紫外线强度弱(UVI 0—2):可不做额外防晒,日常面霜带防晒值即可。
紫外线强度中等(UVI 3—5):建议打伞、戴帽子、戴口罩、穿防晒衣。
紫外线强度强(UVI≥6):采取全套硬防晒(遮阳伞、防晒衣、防晒镜),同时减少正午外出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只要UVI≥3,就应该采取防晒措施。另外,要尽量避免正午长时间户外暴晒。“坚持每天防晒,你会发现皮肤更稳定、更细腻、更年轻。”石磊说。
记者:郁婷苈
编辑:梁慧
部分图片:图虫创意
部分来源:上海天气发布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天气微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