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11月15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伯纳比市议会正式通过决议,就该市历史上存在的系统性歧视华裔政策与法律做出公开道歉。这一举动,在时空坐标上具有双重象征意义:它既是对一段充满不公的过往的地方性清算,也是在中加关系经历数年波折后,一个发自加拿大基层社会的微妙信号。
若将视野拉升至双边关系的宏观层面,伯纳比市的道歉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对自身历史的反思,更可被视为加拿大社会中推动中加关系缓和的民意动力。这也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依赖于政府之间的外交推动,也同样深深植根于两国民间社会的认知变迁与互动。
伯纳比市的道歉,针对的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华裔移民遭受制度性歧视的黑暗历史。从人头税到排华法案,加拿大联邦及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性歧视将当时的华裔社群边缘化,使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承受了深重的苦难。此次道歉,是加拿大社会近年来对历史上不公正现象进行系统性反思与纠正的延续。这一举动体现了加拿大社会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引领下,进行自我批判、追求历史正义的勇气和成熟度。
近年来,中加关系因一系列复杂事件陷入僵局,高层政治互动陷入停滞,相互认知中的负面因素被不断放大。在此背景下,民间层面的任何积极互动都显得尤为珍贵。伯纳比市的道歉,可以解读为加拿大基层社会对中加关系僵局的一种软性突破尝试。它绕开了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意识形态争执,回归到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即承认错误、尊重权利、寻求和解。这种基于社区层面的努力看似微小,却为中加关系的宏观长远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基础力量。
因此,在当前中加关系破冰缓和的背景下,伯纳比市的道歉行为,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现实的善意与助力。近一年来,中加两国高层的频繁互动让当下的中加关系处于关键发展的时刻,此时这一源自地方层面的举动,传递出超越其本身历史含义的积极信号。它表明,在加拿大社会内部,存在着一种希望改善与华人社群关系、进而为整体对华关系注入正能量的愿望。这种善意正是缓和双边关系所亟需的微观动力。
中加关系曾有过被称为“黄金十年”的良性发展期,其背后是两国在经贸、教育、文旅、人员往来等领域的空前活跃交流。数以十万计的中国留学生和游客为加拿大经济注入活力,庞大的华人社群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间纽带,构成了中加关系最深厚的利益基础和情感联系。即便在政治关系遇冷时期,这些微观层面的联系也并未完全中断。伯纳比市的道歉,正是这种深厚民间联系在特定议题上的折射和回应。当地华裔社群的长期呼吁、主流社会中有识之士的支持,共同促成了这一历史性决议。
国家间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从来都不仅仅由外交官和政治家的谈判桌所决定,其深层次的根基在于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认知、情感联系和交往密度。伯纳比市的道歉,虽是一地之事,但却映照出中加关系演进中的深层逻辑。它揭示了民间社会在双边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即稳固的民意基础是双边关系抵御政治风浪的“压舱石”,而民意的恶化则会极大地压缩政策调整的空间,甚至绑架外交决策。
不过,中加关系的真正回暖与可持续改善,必然需要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加拿大政府和社会能否将清算历史错误的勇气,转化为处理现实对华关系时的理性、公正与相互尊重,将是未来双边关系走向的关键。唯有当历史反思的精神照亮现实交往的道路,当中加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超越政治纷扰,双边关系才能真正行稳致远,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作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