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怕农民工返乡?别骂“规模性”刺眼,要骂没给活路!

0
分享至

“防止规模性返乡”突然成了热议词,有人骂这说法冷血,把农民工当包袱;有人说戳中现实,返乡潮真会拖垮乡村?可没人问最关键的问题:那些在工地门口蹲了三天没活干的农民工,是不想留城市,还是留不下?今天咱们不唱高调,扒透这事儿的里子——所谓“规模性返乡”,从来不是农民工的选择,而是现实的逼退。



别给“返乡”贴标签:谁愿背井离乡,谁愿狼狈返程?

先掰扯清楚:“防止规模性返乡”不是要把农民工困在城市,而是怕“被动返乡”带来的连锁反应。但骂这个词之前,得看看数据里的真相。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占比达27.8%,而2023-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全国有32%的建筑工地出现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河南籍农民工王建国的话很实在:“在郑州工地干了8年,去年底老板说停工,结了一半工资让等通知。在城中村租的房每月800,吃顿面15块,坐吃山空俩月,女儿学费都凑不齐,不回村咋办?”



这就是现实:不是农民工“想”返乡,是工地没活、收入断流,城市消费压得人喘不过气。2024年人社部调研显示,停工的建筑业农民工中,72%表示“城市生活成本超过承受能力”,只有18%是“主动想回村创业”。那些骂“防止返乡”冷血的人,或许没见过凌晨五点蹲在劳务市场的农民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身份证,盼着能有一天150块的零活;没见过他们在超市里对着标价犹豫,最后只买俩馒头当午饭。“返乡”从来不是退路,是走投无路的无奈。



工地停了、钱包空了:压垮农民工的不是“返乡欲”,是生存难

要复盘“规模性返乡”的根源,绕不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2024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1%,房企资金链紧张直接传导到工地——以前“抢工期”的项目,现在成了“等资金”的烂尾;以前“不愁活”的农民工,现在成了“没活干”的富余劳动力。更扎心的是,建筑业农民工的就业韧性极差,他们大多没接受过系统技能培训,转行门槛极高。



浙江某劳务市场负责人李姐透露:“今年来问活的农民工比去年多了三成,但需求少了一半。有个安徽大哥,干了10年钢筋工,问能不能去工厂拧螺丝,可工厂要的是年轻技工,他45岁,没经验,人家不要。”这不是个例,2024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报告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中,掌握两项及以上技能的仅占11.3%,远低于30岁以下群体的47.8%。



城市的“挤出效应”还不止于此。农民工子女入学需要居住证、社保缴纳证明,不少人因为工地断活断了社保,孩子只能回村上学;城中村拆迁加速,廉价租房越来越少,稍微像样的小区房租,抵得上他们半个月的收入。当城市既给不了活干,又容不下生活,返乡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有人说“农民工可以去送外卖、做家政”,可外卖行业2024年新增从业者中,有28%是转岗的农民工,竞争早已白热化,不少人干了俩月就因为不熟悉路线、评分低被淘汰。

“以工代赈”不是复古:当年的思路,恰恰戳中现在的痛点



面对“规模性返乡”的隐忧,有人提“以工代赈”,立刻有人反驳“这是复古,不符合市场经济”。可骂之前先看看:以工代赈从来不是“养闲人”,而是精准对接需求的民生工程。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以工代赈资金1200亿元,比去年增加15%,重点支持县域公路、水利设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这些项目刚好需要大量体力劳动者,完美匹配农民工的技能特点。

云南曲靖就是例子,当地2024年启动“乡村道路提质工程”,采用以工代赈模式,优先聘用本地返乡农民工,每天工资180元,管一顿午饭。项目负责人介绍:“原本预计需要600名工人,结果报名的有1200人,很多是从广东、浙江回来的建筑工人。工程完成后,不仅路修好了,还为每人增收近2万元,有30%的人拿到工资后,在本地开了小超市、农资店,没再外出。”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以工代赈项目已吸纳农民工就业83万人次,人均增收1.2万元,带动县域消费增长4.3%。



这时候再看“上山下乡”的讨论,其实大家纠结的不是历史,而是“如何安置富余劳动力”的核心问题。当年的上山下乡有特定历史背景,但其中“向基层输送劳动力、激活乡村发展”的思路,放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现在的乡村,不是“没活干”,而是“缺人干”: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旅游设施、农产品仓储物流,这些领域都急需劳动力。2024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中,有41%存在“用工短缺”问题,尤其是懂建筑、会农机的农民工,更是香饽饽。



与其怕农民工返乡,不如给返乡的农民工找活干。四川成都推行“返乡农民工技能适配计划”,根据乡村项目需求,开展农机操作、民宿管理等免费培训,2024年已培训1.2万人,其中85%实现本地就业。这才是关键:“防止规模性返乡”的本质,不是阻止流动,而是消除“被动返乡”的土壤——要么在城市给他们留足就业岗位和生活空间,要么在乡村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骂“返乡拖累”的人,没看见他们撑起的两个家



有个刺耳的声音:“农民工大规模返乡,会拖垮乡村医保、教育,是负担”。说这话的人,忘了农民工撑起的从来不是一个家,而是城市和乡村两个家。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民工年平均汇款额达4.8万元,全国农民工汇款总额超5万亿元,这些钱撑起了无数乡村家庭的教育、医疗开支,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返乡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活资源”。他们见过城市的商业模式,懂市场需求,带回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理念。河南周口返乡农民工张磊,把在城市学到的装修设计经验带回家,成立了“乡村家装服务队”,专门做农村自建房装修,一年营收超200万元,带动20多个村民就业;浙江丽水的李娟,从服装厂返乡后,搞起了“民宿+农产品直播”,把村里的笋干、茶叶卖到全国,去年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2024年农业农村部调研显示,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1300万人次,创办的企业中,82%集中在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那些说“返乡是负担”的人,没看到凌晨三点起来给蔬菜浇水的返乡农户,没看到带着村民修水渠的返乡工匠,没看到在直播间里吆喝卖农货的返乡年轻人。农民工从来不是城市的“过客”,也不是乡村的“负担”,而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是最有韧性的劳动者。当年他们背井离乡,用汗水建起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现在他们可能返乡,用经验激活乡村的发展活力——这从来不是“拖累”,而是经济转型期的正常流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破局“规模性返乡”:别喊口号,要给真金白银的活路



说到底,“防止规模性返乡”的焦虑,本质是“就业安置”的焦虑。要破局,不能靠堵,得靠疏;不能靠口号,得靠真招。首先,城市要留“活路”:对受房地产影响的建筑业农民工,开展“技能转型培训”,对接制造业、服务业的用工需求,比如江苏苏州针对建筑业农民工开设“智能制造辅助工”培训班,结业后推荐到工厂就业,月薪能到5000元以上;同时,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条件,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让他们在城市能安身。



其次,乡村要给“舞台”: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把乡村振兴项目和农民工就业绑定,优先聘用返乡人员;设立“返乡创业补贴”,简化审批流程,比如江西赣州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还免3年房租;更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让医疗、教育资源跟上,让农民工返乡后“留得住、过得好”。



最后,社会要改“偏见”:别再把农民工当“流动人口”,他们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给的社保、福利不能少;别再把“返乡”当“失败”,返乡创业、返乡就业,都是人生的选择,都该被尊重。2024年全国两会上,“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城市就业帮扶和乡村创业支持无缝衔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怕他们去哪里,而是让他们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活干、有奔头。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嚣张!山西反杀案当晚申家儿子不在场,郭某夫妇竟对警方撂狠话

太嚣张!山西反杀案当晚申家儿子不在场,郭某夫妇竟对警方撂狠话

爱写的樱桃
2025-11-16 21:36:38
印度“光辉”战机在迪拜航展上漏油?印度军事网站忙发文澄清

印度“光辉”战机在迪拜航展上漏油?印度军事网站忙发文澄清

新浪财经
2025-11-19 06:18:55
比特币跌破9万美元关口

比特币跌破9万美元关口

界面新闻
2025-11-18 12:10:03
全运会女子团体半决赛:孙颖莎轻松横扫,河北队3-0完胜黑龙江

全运会女子团体半决赛:孙颖莎轻松横扫,河北队3-0完胜黑龙江

全景体育V
2025-11-18 19:26:15
『高分佳作』凉森玲梦丨湿身OL

『高分佳作』凉森玲梦丨湿身OL

吃瓜党二号头目
2025-11-19 08:13:58
19岁男孩喝百草枯苦熬18天,逼外出打工母亲回家,母亲:你放心去

19岁男孩喝百草枯苦熬18天,逼外出打工母亲回家,母亲:你放心去

林子说事
2025-11-12 10:40:27
轰6成群出动,信号非同一般,解放军这次,要同时收拾三个国家

轰6成群出动,信号非同一般,解放军这次,要同时收拾三个国家

乐天闲聊
2025-11-18 13:55:48
1994年,父亲贷款买下北京二环的9套四合院,25年后开发商来拆迁

1994年,父亲贷款买下北京二环的9套四合院,25年后开发商来拆迁

如烟若梦
2025-11-17 18:10:03
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

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

乡野小珥
2025-11-18 13:40:40
赵雅芝一脸疲惫终于回香港了!脸上的粉抹得好厚,走路得人搀扶!

赵雅芝一脸疲惫终于回香港了!脸上的粉抹得好厚,走路得人搀扶!

柠檬有娱乐
2025-11-18 10:23:13
唐嫣罗晋冲上热搜!两人商业已无直接关联,结婚7年育有一女,唐嫣曾称“理解分居两地”

唐嫣罗晋冲上热搜!两人商业已无直接关联,结婚7年育有一女,唐嫣曾称“理解分居两地”

鲁中晨报
2025-11-18 21:22:07
扒裤!强吻!西安一女子逛街被男子扑倒欲强奸,获刑8个月引争议

扒裤!强吻!西安一女子逛街被男子扑倒欲强奸,获刑8个月引争议

火山诗话
2025-11-16 11:26:15
套现356亿全身而退,潘石屹夫妇狠狠给美国房地产上了一课

套现356亿全身而退,潘石屹夫妇狠狠给美国房地产上了一课

林子说事
2025-11-16 05:26:48
曾医生日常容颜,没有美颜的样子才是真实的

曾医生日常容颜,没有美颜的样子才是真实的

诗意世界
2025-11-12 20:52:54
反转!女网红柬埔寨失踪,家属求救却隐瞒真相,网友曝猛料揭幕

反转!女网红柬埔寨失踪,家属求救却隐瞒真相,网友曝猛料揭幕

天天热点见闻
2025-11-18 08:18:32
余承东公布华为Mate X7真机

余承东公布华为Mate X7真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10:00:06
44岁董洁和男友大连聚餐时被人偶遇 可是纯素颜,那模样简直美翻了

44岁董洁和男友大连聚餐时被人偶遇 可是纯素颜,那模样简直美翻了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8 06:05:17
中日破裂,这是53年来对日最强硬的外交表态!

中日破裂,这是53年来对日最强硬的外交表态!

见闻致
2025-11-15 21:21:56
三位勇士以一身伤痕,为14亿人辟出法治生路

三位勇士以一身伤痕,为14亿人辟出法治生路

深度报
2025-11-07 22:56:16
1-1,巴西险翻船,28岁AC米兰旧将失点,18岁切尔西新星救主

1-1,巴西险翻船,28岁AC米兰旧将失点,18岁切尔西新星救主

侧身凌空斩
2025-11-19 05:25:08
2025-11-19 09:31:00
没有偏旁的常庆
没有偏旁的常庆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一个用力生活的小啰啰!
219文章数 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女主播设"同城约会"骗局:刷礼物换"香艳"视频

头条要闻

美女主播设"同城约会"骗局:刷礼物换"香艳"视频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大规模宕机!美国多个网站崩了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艺术
游戏
公开课

旅游要闻

花开傲霜枝 菊色满晋阳(一朵花读懂一座城)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艺术要闻

Trisha Lambi:当代澳大利亚女画家

外媒吐槽《密特罗德究极4》同伴马尔斯:讨厌到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