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为强势崛起之时,韩国三星却频频“失速”。根据2024年财报,三星全年营收虽达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但部分核心业务表现不如预期。与此同时,中国科技企业在汽车、通信、半导体等领域强势上扬,实力反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反观三星,2024年第三季度虽然营收增长7%,但营业利润却环比下滑12.8%,延续2023年利润暴跌84.86%的疲态;掌门人李在镕甚至坦言:三星正处在“生死存亡之年”。韩国舆论震惊:“昔日全球霸主,如今风光不再。”
曾几何时,三星在中国市场春风得意。
自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长期依托庞大的消费红利,年利润以百亿美元计。然而2016年电池事件后,三星对中国的态度急转直下;召回手机时“区别对待”中国市场,引发巨大反感。
随后在“芯片封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三星多次迎合美国政策,对华进行断供与配合限制,直接导致中国消费者与合作伙伴的信任坍塌。市场份额一泻千里,从巅峰时期的20%+,跌到如今的微不足道。
更讽刺的是,为了押注美国市场,三星大举赴美建厂,甘当“美方工业基石”。结果却遭迎头痛击:要求交核心生产数据、要求加码投资却不给政策保障、禁止其替代美国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
事实很快反噬。离开中国市场不过数月,三星电子芯片库存飙升40%,一度被韩国媒体形容为“电子垃圾堆积如山”。亏损规模超过4600亿元。直到那时,三星才真正意识到: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在中国。中国贡献全球 67% 的芯片进口、中国市场占全球 34.4% 的销售额、三星能坐上全球第一芯片企业的宝座,中国市场至少贡献了约三成。
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苹果、高通、西门子等公司纷纷选择继续投资中国。尊重规律、尊重市场,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
如今尝到苦果的三星迅速“掉头”,宣布投资1800亿元扩建西安闪存基地,并在上海新建研发中心,试图重新挤入中国市场。但形势早已变了。随着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中国本土企业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国产供应链已经构建起坚固体系,三星想再度“说来就来”,已不可能。
三星的遭遇并非孤例。韩国制造多领域也在感受巨大压力。以造船业为例: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中国占 70%+、韩国份额跌至 17%。从外贸到旅游,从家电到电子,韩国多项传统优势产业正在被中国强劲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不断超越。这些变化并非偶然,而是长期选择与战略决策的必然结果。
经历过被区别对待、被配合断供的年份,中国企业与消费者对韩国企业的信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恢复。中国如今的态度很明确:中国市场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游乐场。当中国科技产业硬实力不断提升,当本土企业逐渐掌握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全链条优势,外企必须重新学习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常识——尊重,才是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门槛。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
关注我获得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