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陪爬。没想到爬个山,都需要人陪,而且需求还不少。
泰山陪爬者国庆八天长假晒业绩:80人团队接了200单,如不下雨单量估计要多四倍。采访者说,“作为一名老陪爬,基本上膝盖会有一些受损,有时候疼”,还直言:“年入30万,其实是一个噱头。旺季月入接近2万左右,但淡季就没有那么多。”
很多人对于陪爬并不是很了解,也只是在新闻上听说过,而且听到最多的就是泰山那边的陪爬。
![]()
我在网上还看到做陪爬去专门投放广告引流的,还有发笔记的:“女大学生,陪爬,体力好等”并晒出自己照片。
![]()
有人把它当成“情绪经济”新风口,也有人预言:飞盘媛、骑行媛之后,要轮到“爬山媛”了?陪爬,真的会毁了爬山这项户外活动吗?真的让人看到爬山的人穿着性感就觉得不正经?
我来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大家有不同的可以补充,但不要杠和攻击。
01
陪爬究竟是怎样的?
①赚钱神话只集中在“金字塔尖”
泰山、峨眉山头部团队,旺季一天两单、客单价600+,日入千元确实存在,但全年可接单天数不到120天;扣除门票、索道、往返交通,实际到手400元左右。
![]()
更常见的是“大学生兼职”:一般是200~400元/天,无保险、无复购,刮风下雨就歇业,有客户的,做的稳定话外快能赚1~3万。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在网上找的话,很多都踩坑了,就是收完定金拉黑、临时跳单、体能造假比比皆是,真正可持续盈利的不到10%。
②需求端:女性消费是主体
九成订单来自年轻女性,年龄为18~35岁,其核心动机是拍照+安全感。主打的就是一路陪伴和提供情绪价值,一半以上在社交平台提前约好,“陪爬”只是流量入口,“出片”才是硬需求,服务好才是根本。
单身白领、宝妈群体确实需要“安全搭子”,只是这些比较成熟的景区,在安全方面应该没什么担心的吧?花好几百雇个保镖也没那必要。所以安全这块应该不是主要原因。
③服务端:零门槛、零标准、零监管
目前很多都是自媒体发笔记、短视频来获得客户咨询,这块就没有什么审核,全靠自己判断。不会买保险,至于发布的内容真实性很难考证。
只要想去赚外快,能够爬山就行,基本零门槛。也没有什么标准,最后大家拼的就是资源和对客户的服务了。
也有律师提醒,一旦摔伤或性骚扰,既难认定劳动关系,又难取证维权,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02
爬山真的需要陪吗?
有人会找搭子,有人会付费找陪爬,有人会一个人爬,每个人需求都不一样,爬山是否需要陪,这没有一概而论。
![]()
只是当陪爬总是用一些噱头出现在自媒体上,比如很赚钱、秀肌肉、背着爬、公主抱等,就有点与爬山的初衷背道而驰。
“坚持”“挑战”“自我突破”这些原本属于爬山的核心叙事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氪金即胜利”。
03
陪爬会毁了爬山这项户外?
2022年飞盘爆火,3个月涌入600家“飞盘社交局”,几百元一次含摄影师修图,现如今已经无人再提了;
2023年城市骑行热,“688元含早餐的骑行媛套餐”被扒出“只拍照不骑车”,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2024年之后轮到登山:已有团队推出“男大体育生+单反+无人机+山顶咖啡”的998元套餐,评论区清一色“想看腹肌”。
![]()
真的是一模一样的配方:
低价年轻人肉电池 → 高价情绪消费 → 社交媒体病毒式晒图 → 监管滞后 → 劣币驱逐良币 → 活动污名化 → 一地鸡毛。
当“爬山”被简化为几张精修图,拍个视频就想爆量,对于真正的户外爱好者,他们只会选择更偏远、不是网红路线,把大众景区让给“媛经济”。
最终,劣币驱逐良币,景区被贴“标签”,让其他人都望而生畏,管理成本上升,最后又一地鸡毛?
04
别让“爬山”成为下一个飞盘
陪爬可以是门生意,但不该成为爬山的全部意义。
当“花钱就有人背你登顶”冲上热搜,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次锻炼,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对挑战的尊重、对自我的诚实。
山还在那里,但如果我们继续用598/698元等购买“登顶爽感幻觉”,终有一天,山会拒绝这些不虔诚的脚印。
对于陪爬这件事,你怎么看?如果失业了,如果陪爬能过度一下,你是否愿意去做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