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道出了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至高地位,也揭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机遇。在金龙鱼与福临门两大粮油巨头长期主导的市场格局中,王兵携手妻子赵文君创立的十月稻田,不仅成功突围,更是在高端大米领域登顶销量榜首,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与执行能力。
在中国农产品版图上,东北大米、五常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虽享有盛誉,却长期陷入“有名无牌”的困局。尤其是被誉为“米中贵族”的五常大米,公众认知度极高,但市场上真假混杂,品质参差,甚至成为职业打假人频繁出击的目标。
![]()
行业困境:有品类,无品牌
千百年来,中国粮食产业的运作模式始终围绕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这一传统链条展开。改革开放以来,“商超渠道+分销网络”的双轨体系牢牢占据主流地位,构成了传统粮企赖以生存的基础。
作为中国优质大米的代表,五常大米的品牌价值在2024年已突破800亿元大关,堪称农业品牌的标杆。然而在这片繁荣背后,假冒伪劣问题依旧猖獗。
据2022年一项权威统计显示,市面上标注为“五常大米”的产品中,高达85%实则并非正宗原产。稻花香2号的培育者田永太曾公开表达愤慨:“明明是精心培育的好品种,却被不断掺入其他米种,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造假!”
面对乱象,五常市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推出了专属国家标准GB/T19266,并规定所有合规五常大米必须具备产地证明商标(即“鹰标”)授权及可追溯防伪标识,力求从源头规范市场秩序。
尽管制度不断完善,但由于利益驱动强烈,监管难度大,假冒产品依然屡禁不止,消费者信任难以完全重建。
![]()
渠道变革:电商破局,十倍效率
2010年前后,一场静悄悄的商业革命正在孕育。出生于东北的创业者王兵与妻子赵文君敏锐捕捉到电商平台崛起带来的机会,果断选择京东作为起点,正式推出“十月稻田”品牌。
两人均成长于粮食产区,王兵的岳父在沈阳新民拥有一家小型粮油加工厂,家庭背景让他们自幼接触粮油产业链各个环节,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
早在2005年,他们便成立了沈阳信昌,将原本的家庭式作坊升级为初加工贸易企业,这也成为日后十月稻田发展的基石。
初到北京创业时,王兵既没有客户资源,也缺乏资金支持,传统商超动辄数百万元的入场门槛让其望而却步。
转战线上成为唯一出路。他们在京东开设店铺,以“十月稻田”命名新品牌,开启数字化零售之路。
![]()
转型效果迅速显现:线上日销量可达500包以上,而线下门店每日仅售出约50包。更重要的是,电商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全天候营业,运营效率呈几何级提升。
十倍以上的销售效率差异,促使王兵坚定“All in线上”的战略方向。
更具优势的是,当时主流粮油品牌虽已布局电商,但其重心仍在庞大的线下经销体系,线上平台更多扮演展示窗口角色,核心目标是引导流量回流实体渠道。
而十月稻田从诞生之初便是纯线上基因,无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在新兴渠道中抢占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与用户心智。
![]()
增长逻辑:流量转化+渠道深耕+供应链筑墙
随着线上流量红利逐渐见顶,十月稻田开始主动拓展线下市场,逐步进入大型商超与区域经销网络。到2024年,其线下销售收入占比已达37%,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进入2025年,公司构建起涵盖“电商平台、实体商超、即时零售”三位一体的全渠道生态体系。
针对现代消费者“深夜加餐”“一人独食”等高频需求,品牌与多家即时配送平台深度合作,依托前置仓网络,将送达时效压缩至30分钟以内,精准切入非计划性消费场景。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十月稻田实现总收入30.64亿元,同比增长16.9%;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达2.94亿元,同比飙升97.7%,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
在用户获取方面,十月稻田在最新一轮新米上市周期中,采用“年轻偶像精准代言+国家级媒体权威背书”的双重传播策略。
品牌正式宣布新生代演员柯淳担任“淳香推荐官”,并推出限量联名款“柯粒淳香”五常大米。柯淳因频繁直播吃饭、“干饭达人”的真实形象深入人心,高度契合年轻人“追剧配美食”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创始人王兵受邀做客新华社客户端会客厅,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食品产业升级”,深入分享企业在产业链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
品类拓展:从大米到玉米的增长曲线
为了突破单一品类增长天花板,十月稻田战略性进军玉米赛道,陆续开发黄糯玉米、黑糯玉米等三十余种细分产品。
2024年,玉米类产品实现营收8.15亿元,同比激增523%,占总营收比重由2.7%跃升至14.2%,成为拉动整体盈利的关键引擎。
品牌打破玉米作为传统粗粮的刻板印象,紧扣“体重管理”与“优质碳水”趋势,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等多种形态,满足健身人群、上班族、户外爱好者等多元场景需求,将其重新定义为“全场景休闲健康食品”。
如今的十月稻田,早已超越“厨房主食供应商”的定位,进化为“家庭食品解决方案创新者”。通过打造“夫妻创始人”IP形象,联合《新白娘子传奇》《猫咪和汤》等热门文化IP进行跨界营销,深度融合流行文化元素。
品牌更现身2025年ChinaJoy《猫咪和汤》主题展区,现场免费派发玉米试吃装,吸引大量Z世代用户参与互动,成功将产品融入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语境。
![]()
农业企业的共同挑战
“要做亿级爆品,就必须成长为‘大树型企业’,像农夫山泉那样具备强大品牌力与生态韧性。”王兵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述愿景。
放眼全球,真正成功的农产品企业极少依赖单一品类或单品打天下。丰益国际、中粮集团、嘉吉公司等领军者,无一不是横跨粮油米面多个领域的全产业链巨头。
一方面,粮油行业本身增长缓慢,缺乏爆发性,唯有持续扩宽品类边界才能获得可持续动力;另一方面,多元化布局有助于对冲单一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
但农业本身具有低毛利、高投入、管理复杂等特点,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价格波动剧烈。例如金龙鱼的毛利率不足7%,净利率更是低于2%。
同时,随着线上获客成本不断攀升,十月稻田也加速向线下渗透,截至2024年,线下渠道贡献比例已达37%。
对于一个根植于互联网的品牌而言,这是一次重大的组织转型挑战,但也是一种必然选择——今日线上品牌的运营成本,早已不可与2011年同日而语。
![]()
结语
截至目前,十月稻田的产品已进入全国超过1.4亿户家庭,荣获“连续六年东北大米全国销量领先”“连续两年玉米品类全国销量第一”的权威认证。
从黑土地出发,走向亿万中国餐桌;从专注一粒米,迈向提供全方位家庭食品服务,十月稻田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条清晰路径:在传统产业中,唯有持续推进品牌化建设、深化数字化运营、完善全渠道布局,才能构筑抵御竞争、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信源来自:中国报告大厅2025-11-14 2025年大米市场分析:消费趋势与增长潜力洞察
![]()
中国网财经2025-8-19 十月稻田中报盈喜 全渠道生态打开市场新增量
![]()
![]()
大公文汇2025-10-30 家庭食品品牌的破局與創新:十月稻田2025年新米季再塑行業增長新範式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