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华国锋退休后安享晚年,邻居评价是幸福一家子,接见家乡人讲土话

0
分享至

2007年12月26日清晨,初雪薄落在北京长安街。那一天是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四周年,八十六岁的华国锋执意离开医院,到纪念堂行三鞠躬。医生劝阻,他只说了一句:“这是最后一次了,不去心里不踏实。”车队驶出西长安街时,雪花打在车窗上,车里却暖意十足——晚年的华国锋,就是在这种夹杂着纪念与平静的日子里度过。

从1981年主动辞去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到2008年离世,他的生活轨迹被浓缩在中南海西花厅的一方院落:晨起先绕葡萄架溜达半圈,再喝一杯脱脂牛奶;上午九点若无客人,就坐进书房练字;傍晚固定陪孙辈看动画片,连《铁臂阿童木》也没落下。周围的老干部遇见他,总爱半打趣半感慨地招呼一句:“华政委,还是那句老话——一家三代齐出动,可真叫人羡慕!”

他确实把家庭当作全部重心。妻子韩俊芝每天五点起身侍弄菜地,回来再把华国锋叫醒,两人一起分担院里的六十多株葡萄。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对葡萄开花坐果的时点判断极准,外孙女王苏佳回忆:“葡萄还只是绿米粒时,姥爷就能说出哪天转色、哪天甜度最高。”于是每到七月,部队勤务兵总能收到几箱葡萄,连包装箱都是老领导亲手写上“试种”二字。

低调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1995年后,华国锋只对三类人敞开院门:求教水稻推广的科技人员、来京求医的亲属、带着土味儿方言的交城老乡。田瑞——那位曾在交城县文化馆工作的小伙子——讲过一个细节:每次进门,华国锋都用四十年代的交城语打招呼,“吃咧没?”田瑞说:“那口音现在县里年轻人都不会学了。”秘书偶尔提醒血糖注射时间,他摆摆手:“针打进来,人别打断。”

与袁隆平的交往始于1970年,情谊却延伸到退休后的果园里。湘潭杂交水稻关键实验获得突破时,袁隆平第一时间写信汇报;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后,华国锋专门打电话:“好苗子还得常浇水,身体别累着。”两年后袁隆平到北京看望,两个老人握手半个小时,谁也舍不得先松手。屋里人打趣:“这握手比当年批文还要长。”

华国锋对亲人同样坦诚。侄女苏凤仙牙口不好,他连催三次:“换烤瓷牙,老毛病别拖。”嫂子得白内障,他坚持把人接到北京,但住宿伙食全按部队标准报账,没走一次后门。2006年苏凤仙要去澳大利亚探亲,临行前来看他,他拉着侄女:“拍张照留念。”相机咔嚓一下,定格了老人满头银发与侄女笑意——那是他们的最后一张合影。



如果说葡萄象征着生活的甘甜,书法则是他的清醒。每天写完两张宣纸,他都要临帖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被他反复练了二十多年,字迹愈发沉稳。张世简评价:“刚而不火,拙而不滞。”然而当听说市场上出现以“华老手书”牟利的炒作,他立刻封笔——只给公益活动题字,其余一律谢绝。

1990年,他悄悄去过韶山。工人们敲锣打鼓欢迎,他摆手:“别搞阵仗,我就是想看看银田渡漕引水渠通不通。”那条渠当年由他负责抓进度,如今流水潺潺。站在渡漕碑前,看着金漆题词,他轻声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旁人未及回应,他已抬脚离去。



2008年8月,北京的午后闷热。奥运会门票摆在床头,他却无力出门,只对陪护说:“年轻人去看,我在电视里听锣鼓就行。”八月二十日,他停止了呼吸。骨灰遵嘱撒在交城卦山,那片山岭是他十五岁举着木棍练字、十九岁扛枪打游击的地方。邻居们感叹:院子里少了三代同走的身影,但葡萄架还在,秋天仍会结果。

有人问田瑞,老人一生最后的心愿是什么。田瑞想了想:“可能就是那句土话——‘在家瞭一瞭’。别看他在北京住了大半辈子,魂还是留在交城土里的。”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2110文章数 15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