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民间估计存有约500吨黄金,长期沉淀在保险箱和衣柜深处,随着11月15日新规实施,这些沉睡的资产正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
新政策允许商业银行直接买卖金条,规定大额交易必须通过银行转账,同时0.1%的黄金税也在酝酿中,这一系列措施都指向一个明确目标:引导民间黄金回归金融体系。
![]()
越南人对黄金的偏爱源于历史经验,经历过战乱和货币波动的老一辈普遍将黄金视为最可靠的财富储备,这种观念使越南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年消费量达55吨,但大量黄金在民间自行流转,脱离了银行系统和经济循环,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个突出问题是越南国内金价持续高于国际水平,溢价幅度通常在10%至15%之间,这一现象的根源可追溯至2012年,当时央行为稳定经济,严格限制了黄金进口和生产资质,供应受限导致国内金价长期居高不下,民众购买黄金需支付更高成本。
![]()
价差催生了跨境黄金走私活动,在越中、越柬边境地区尤为活跃,民众对本国货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调查显示仅38%的越南人完全信任越南盾,约80亿美元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黄金市场,导致银行贷款资源紧张,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受阻。
现金交易的匿名特性使黄金交易容易成为非法资金流动的渠道,缺乏交易记录和可追溯性,促使监管层决心推进改革。
![]()
新政策采取疏导与监管相结合的策略,要求超过2000万越南盾(约合800美元)的交易必须通过银行转账,这是加强监管的重要举措,正在研究的0.1%税率则旨在适度提高持有成本,引导黄金进入流通领域,开放银行金条交易和筹建国家黄金交易所,为民间黄金提供了正规流转渠道。
政策公布后市场反应迅速,胡志明市和河内的金店前出现排队人潮,多家店铺在上午就宣告售罄,中老年群体购买最为踊跃,年轻一代则多持观望态度,目前已有8家银行获得金条交易资格,正在完善相关交易系统。
![]()
新政策的全面落实仍需时间,偏远地区的现金交易难以立即杜绝,黄金交易所的建设也将分阶段推进,但改革方向已经明确:让沉淀的黄金资产流动起来,转化为支持经济发展的有效资源。
黄金政策的调整是越南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将民间黄金纳入监管视野,政府希望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同时遏制灰色交易,这一过程需要兼顾历史传统与现代金融需求。
![]()
银行金条交易的开展情况、税收政策的最终确定,以及国家黄金交易所的筹建进展,都将影响改革成效,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激活民间黄金储备,还需要市场实践的检验。
看了越南这波黄金新规,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早就该管管了,国内金价老是比国外贵一截,老百姓吃亏,现在打通渠道,希望以后买金能更透明、更便宜。”
“这不就是变着法儿让钱进银行吗?感觉以后存点‘硬货’更麻烦了。”
“关键是看后续咋执行,光靠政策不行,得让大家觉得把黄金存进银行或者拿出来交易比放家里更划算、更方便才行,不然谁愿意把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
“咱们这好像没听说床底下有500吨黄金等着唤醒啊?这说明人家民间还是富啊!”
如果你手上有闲置的黄金,在什么条件下,你才愿意把它存入银行或者拿到正规市场去交易呢?是更低的交易费用、更高的利息回报,还是绝对的安全保障?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信源: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