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话这回变得更好用了——可以双向秒接、把两个人的画面拉到同一等分做“合照”,也能从锁屏直接一键发起给常用联系人。
![]()
先说那个“真·秒接”玩法。意思就是两个人几乎同时按下视频通话键,系统会自动判断双方都发出了请求,然后直接把通话接通,不用等对方再点一次同意。用起来像是瞬间把两头拉到同一个频道,气氛要么很顺,要么有点尴尬。举个生活例子:你和朋友都想“现在聊”,两人同时发起,立马就连上了,不用互等确认,聊起来更顺手。缺点也摆在那儿——误触会尴尬。如果你手贱点错了,或者半梦半醒中按了,那就可能突然出现在对方面前,场面一度安静。
接着说合照的事。以前视频时主窗口大,自己那块小,想把两个人放大合成一张图,就得费劲截图、裁剪。现在把对方的小窗口长按拖到屏幕顶部,两个画面就会等分屏,大小一致,视觉上更平衡,截个图就像合拍的一样。适合情侣秀恩爱、亲友晒合照、或者远程教学时两边都要看清楚的情形。这个操作很直观,手势也自然,基本不用教别人怎么用。
![]()
再说锁屏一键拨号的便捷性。按老套路,打个视频电话要打开应用、进聊天、点“+”、选通话,好几步。尤其对长辈来讲,每一步都可能卡住。现在在微信的“关怀模式”里可以把常联系的人设成锁屏一键视频,开了之后在锁屏界面就能直接发起,省去不少点击。注意点是,这不是把所有安全环节都砍掉,而是把“常用动作”挪到更容易触碰的位置。设置还是得先在应用里把快捷方式安排好,默认不会自动添加陌生人。
这波更新是微信在11月12日的官方说明里提到的。三项改动看起来并不惊天动地,但都是把日常里的小麻烦前置、简化:少等、少点、界面更直观。公告一出,评论里分成两类声音。一部分人表示平时并不知道有这些隐藏功能,说白了是用得随性;另一部分觉得很实用,尤其适合给爸妈长辈用,直白好上手。典型的留言像“我压根没发现有这功能”和“对老人真是友好”,声音比较平和,没有太激烈的争论。

放到日常里,能看到几个挺常见的场景。家庭场景:孩子随手想看下父母,省去每次教老人怎么点按钮的麻烦;朋友场景:两个默契的朋友随时想聊,秒接挺合适,基本不用磨洋工;社交场景:截图发朋友圈想把两人放一起,等分画面省时省力。每一种都是把日常的缝隙补了一下,不是什么功能性的大跃进,但能让生活顺手不少。
从设计角度看,这些改动继续沿用了微信一贯的思路:不搞颠覆式改版,尽量在原有流程上做快捷入口。合照是基于对话里已有的小悬浮窗做手势优化,长按拖动很符合普通人对触控的直觉。秒接则像是在判断“几乎同时发起”的时间窗口里自动应答,用户体感是“瞬间连上”。锁屏快捷把常用联系人前置,是常见的降低操作门槛思路。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并没有把这些改为默认强制开启,而是保留了开关,让用户按需选择。

隐私和误触的担忧很现实。秒接如果没有明确提示,或者时间容差设定得太宽,确实可能让人措手不及。锁屏快捷如果放得太醒目,别人有机会拿你的手机误点。为此,微信把这些选项放在“关怀模式”和设置里,让用户自己决定是否开启,是个折中的做法。想省事的人可以开,不想冒险的就别开,这样既保留方便性也给了隐私控制。
从人群适配看,年轻用户更看重互动效率,秒接、等分画面等能提升聊天的流畅感;年龄偏大的人群更需要减少操作步骤,锁屏一键拨号就派上用场。用户反馈里,两个价值点最常被提到:省步骤和更直观,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两点觉得值得用。

技术层面没必要去深挖太多,普通用户更关心的是能不能用、会不会暴露隐私、误触后怎么处理。想体验的人可以先到设置里看看“关怀模式”“一键视频通话”这些选项,按需开启。要提醒亲友和家里老人时,别直接上手把功能全开,先教一步两步,避免开了之后出现误会。
消息来源:微信派,编辑:钱家跃,发布时间为11月12日。你这几项功能试过没?想不想马上去设置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