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茨最近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个长电话,聊的时间不短,核心就一件挺实在的事让乌克兰的年轻人别再一个劲儿往德国跑,得留在国内或者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服务。
![]()
默茨这话一出口,不少人都看出来了,德国对乌克兰青年入境这事,态度是真的变了。
乌青年赴德潮飙涨,德国扛不住了?
变化的导火索,是乌克兰放宽了18至22岁男性的出境规定。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个小调整,没多大影响,但后来发现,效果来得又快又猛。
![]()
德国10月份的相关报道显示,自从这规定放宽后,往德国去的乌克兰年轻人数量,一下子涨到了以前的十倍。
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有数据,2024年10月这一个月,新增的乌籍18至22岁男性难民申请就有1.2万份。
而在这之前,每个月平均也就1200份左右。
这么多人扎堆来,德国的社会管理和福利保障可就有点扛不住了。
![]()
我觉得吧,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共资源都是有限的,就算再愿意接纳难民,也架不住这么多人集中涌入,压力肯定得往上冲。
年轻人来了之后,找工作成了大问题。
德国劳工局那边的情况是,这些乌籍青年失业率比德国本土青年高不少。
工作找不到,就得靠当地的福利过日子,医疗、住房这些支出都得跟上。
![]()
德国本土居民看着大量资源被占用,心里有想法也正常,这也是德国政府不得不重视的原因。
管控呼声四起,福利政策也要“瘦身”
面对这波入境潮,德国国内要求加强管控的声音越来越高。
先是总理默茨直接跟泽连斯基提要求,希望乌方出面限制一下。
紧接着,巴伐利亚州州长索德就率先抛出了具体提议,明确说要限制乌克兰男子进入德国。
![]()
索德这么做,其实也能理解。
他所在的巴伐利亚州,是德国接收乌克兰难民第二多的联邦州。
州里的教育、就业、住房资源早就绷得挺紧了,再来这么多年轻人,压力更是雪上加霜。
很显然,索德的提议和默茨的呼吁能呼应上,说明德国各级政府在这事儿上,想法正慢慢凑到一块儿。
除了管控入境,德国还打算调整对难民的福利政策。
![]()
具体说就是,2025年4月1日之后才抵达德国的乌克兰人,不能再享受以前的“公民津贴”了。
这“公民津贴”是给那些正在找工作,或者收入不够维持基本生活的人发的,用来帮他们渡过难关。
搞不清的人可能会觉得,德国这是在针对乌克兰难民。
但实际上,德国联邦财政部测算过,2024年花在乌难民“公民津贴”上的钱就有128亿欧元,占全年福利支出的一部分。
照现在这入境速度,2025年这钱还得往上涨,财政压力实在太大。
![]()
如此看来,调整福利政策,更像是德国为了优化资源分配,不得已才做的选择。
德国这么一系列操作,其实挺能看出它的难处。
一方面,德国是乌克兰在欧盟里最大的援助国,军事、经济援助已经花了不少钱,不想因为难民这事影响两国关系。
另一方面,国内的治理压力越来越大,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积累,不做点调整也说不过去。
![]()
毫无疑问,德国是在对乌关系和国内稳定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而且这事儿不只是德国一个国家的情况。
波兰、捷克等其他欧盟国家,最近也在调整对乌难民的政策,要么加强入境登记,要么降低补贴标准。
欧盟委员会也说了,要建立“共同但有区别的难民接纳机制”,不能让单个国家扛下所有压力。
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还得看两方面。
![]()
一是乌克兰会不会响应德国的呼吁,调整自己的出境政策。
乌国内现在意见也不统一,有人觉得年轻人出去能挣钱寄回国,缓解经济压力;也有人担心,劳动年龄人口流失太多,会影响国家重建。
二是德国这些管控措施和福利调整,落地之后效果到底怎么样。
我觉得吧,难民问题从来不是靠一个国家单方面努力就能解决的。
![]()
德国有德国的难处,乌克兰有乌克兰的考量。
只有两边坐下来好好商量,再加上欧盟层面的协调,才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毕竟,无论是乌克兰青年,还是德国民众,都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