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日本放出消息,计划把自卫队现行的“1佐”军衔,改回二战时期的旧称“大佐”。官方说这是“为了让公众更容易理解,鼓舞自卫队士气”,但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清楚,“大佐”这俩字根本不是普通军衔代号,而是刻满侵略印记的历史符号——消失70多年突然重现,背后藏着不简单的心思。
![]()
先跟大家说清楚“大佐”的来头。二战时的旧日本军队里,大佐是团级部队的核心指挥官,手里握着实实在在的兵权,是侵略行动的“一线执行者”。当年的诸多历史悲剧,都和这个军衔密切相关:南京事件中下令对平民采取极端行动的,有大佐;在华北地区推行破坏性政策、残害民众的,有大佐;太平洋战场上虐待战俘、强迫修建艰险铁路的,不少也是大佐。对曾遭受侵略的亚洲国家来说,“大佐”俩字,满是无法忘却的伤痛记忆。
![]()
为啥二战后这军衔就停用了?答案很简单:为了清算战争遗留问题!当年同盟国明确要求日本废除旧军队体系,后来成立的自卫队特意改用“1佐、2佐”这种中性称谓,就是想和过去的侵略军队彻底划清界限。这就像一道“防护栏”,时刻提醒日本铭记历史教训,走和平发展道路。现在非要拆掉这道栏,所谓“方便理解”不过是借口,本质是想让军国主义相关的历史符号重新抬头。
![]()
日本敢这么做,核心原因是战后对战争遗留问题的清算不够彻底。反观德国,当年彻底摒弃纳粹残余,国家领导人还公开为历史过错道歉,态度十分明确。但日本不一样,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需求,对不少战犯网开一面,甚至让他们重返政商界任职。这些战争遗留的思想根基没被彻底清除,早晚都会伺机冒头。
![]()
而且恢复“大佐”军衔绝非孤立动作。这些年日本一直在逐步突破军事限制: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后来废除“武器出口三原则”,还通过法案允许自卫队在海外执行任务,如今防卫预算连年上涨,还要引进先进武器,早就超出了“专守防卫”的初始定位。
![]()
如果说增预算、买武器是明着推进军事发展,那恢复“大佐”军衔就是暗着扭曲历史认知:把带着侵略烙印的称谓重新启用,慢慢让年轻一代淡化祖辈的历史过错,觉得“当年的军队并不差”。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明着扩军更值得警惕。
如今正值二战胜利80周年,日本在这个节点搞这出,无疑是在伤害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而美国为了自身地缘利益,对日本的这些动作多加纵容,完全忽视了可能带来的地区安全风险。
![]()
说到底,“大佐”回归从来不是简单的名称变更,而是历史修正主义抬头的明确信号。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对立,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面对日本的这些小动作,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知,守住对历史的敬畏——只有铭记过去,才能更好地守护当下的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