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亏法官想出的‘保护罩’办法,既保证了我家的安全,又没伤了邻里和气。”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春暖二社区居民小李再次来到新吴区人民法院江溪人民法庭,向法官陈莹反馈家中摄像头的使用情况——加装围挡后,镜头仅覆盖自家门前区域,对门老王再也没提过异议。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老王发现对门小李家新装的摄像头正对着自家大门:“一开门就被拍,连拎什么东西回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不是侵犯个人隐私吗?”老王多次找小李协商,要求拆除摄像头。可小李也有委屈:“小区最近总丢东西,装摄像头是为了保证自家安全,又没拍他家室内,凭啥拆?”
“双方各有各的道理,社区劝说调解很多次也没结果。小区里装摄像头的住户不少,都等着看结果呢。”社区调解员岳静雅很无奈。
在一次激烈争吵后,老王一纸诉状将小李告到法院,要求小李拆除摄像头,赔礼道歉。
江溪法庭也有自己的难题——辖区内物业纠纷、消费维权、邻里矛盾年均超千件。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江溪法庭庭长戴雷想到了在无锡流传千年的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泰伯三让天下,孔子称其为至德,能否将这一精神和案件审理、纠纷化解相结合?”这一提议推动了江溪法庭“伯渎善治”文化品牌的诞生。
法庭把泰伯精神中的礼让、贵和与司法理念相结合,探索“德法兼治”新路径:将“三让”精神转化为“新三让”实践——联合梅村商会开展“商人义让”调解,走进社区倡导“邻里礼让”,在家庭纠纷中引导“家人谦让”。
针对这起摄像头侵权纠纷,江溪法庭把“调解桌”搬到了社区广场。听说是装摄像头的事,邻近社区不少居民都来旁听,人群里议论纷纷。
陈莹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都是伯渎河畔的老邻居,泰伯当年可以三让天下,你们是门对门的邻居,不能互相体谅一下吗?”一句话,让原本怒气冲冲的老王和小李都红了脸。
陈莹走到两人中间,先看向小李:“你装摄像头看家防贼的想法没错,可也要考虑对门邻居的感受。要是你家对面也装个摄像头对着你家,你会怎么想?”小李低下头,不再说话。
她又转向老王:“小李也是为了小区安全,不是故意盯着你家。邻里相处,要多一份理解。我有一个建议,咱们给摄像头加装一个四面围挡的‘保护罩’,让摄像头既能清晰拍摄小李家门口的情况,又能避开你家的大门,怎么样?”
“这办法好!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不影响邻居。”旁听的居民纷纷点赞,小李当场表示第二天就找人装围挡,老王也主动撤诉。
“后来社区再没出现过类似矛盾,大家都知道摄像头不能乱装。”春暖二社区书记邵梦艺笑着说。
这场曾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如今成了“伯渎善治”机制化解矛盾的鲜活教材。而“伯渎善治”的力量,远不止化解个案。
为了让法治文化更可感可及,江溪法庭把院落打造成了“看得见的法治课堂”——“宪法宣誓墙”前常有人驻足沉思,“法治长廊”里定期更新化解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的典型案例。
“每月第一周的周三是‘法庭开放日’,不少学校、企业会提前来预约,2024年接待了2000多人次。”戴雷介绍。
针对基层调解力量薄弱的问题,江溪法庭推出了“跟班学习”机制,组织网格员、调解员到法庭脱产学习一周,手把手教授调解技巧。2023年以来,已开展107期,共计290人次参与,相关经验被无锡市委政法委总结为“两争两学”在全市推广。
“‘伯渎善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个案件、每一次治理中,让审判质效提上去,让群众获得感强起来。”戴雷说道。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作者: 庞遵美
见习编辑:杨鸿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电子信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斯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