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东京出席一场保守派集会时,再次主动对朝释放信号,表示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形式下”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举行面对面会谈,并称此举旨在推动解决“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开启“实质性日朝新关系”。
高市的提议原本意在制造突破局面,但回应来的却不是“可能性”或“审慎评估”,而是来自平壤的当头棒喝。
就在她表态数小时后,朝鲜社会科学院立即组织专题座谈,批评日本对历史侵略“至今未有任何实质清算”,并在朝中社发表文章,重申“血债未还”的基本立场。《劳动新闻》更直接定调称:“日朝关系的障碍,从来不是绑架问题,而是日本殖民统治留下的千百笔血账。”
在这个表态中,平壤甚至没有正面回应“会谈”可能性,整篇回应的核心只有一句:日本仍然是“千年宿敌”。从措辞到立场,朝鲜没有任何修辞余地,也未留下外交空间。高市的“和平倡议”就此被定性为政治作秀。
![]()
姿态背后的右翼议程
在朝鲜眼中,高市的提议毫无新意。尽管她刚刚上任不满一个月,却迅速启动对朝对话术,并高调以“绑架问题”作为政治突破口,其实早有内部政治意图。
她深知“绑架问题”在日本社会具有特殊情绪价值,既能调动受害者家属群体的支持,也能在民意层面凝聚右翼基本盘。而通过将该议题捆绑于“人道关怀”的语境中,高市既可塑造自己“负责任的领导人”形象,又能压制在野党在外交话题上的批评。
但这只是表面操作。事实上,就在提出会谈提议的同时,高市领导下的日本防卫省正加速推进远程导弹部署计划,意图将朝鲜全境纳入打击半径。她支持部署“12式地对舰导弹Block II”改进型、与美军协同构建“反击能力”,实质性扩大日本对朝威慑覆盖。
这种“喊和平、做军备”的双轨操作,早已引起平壤警觉。《劳动新闻》明确指出高市为“右翼保守政治代表”,其“表面和平”的修辞下,隐藏的仍是历史否认与军事扩张。
对于朝鲜来说,这不是一份外交文件,而是一场拙劣表演。
先还血债,再谈人质
面对高市想以“绑架问题”作为谈判切口的设想,朝鲜在回应中毫无保留地回到了日朝关系的根本争议——殖民统治的原罪。
根据朝中社11月14日发布的社科院专家文章,平壤方面详细列举了日本在1910年至1945年对朝鲜半岛实施的“系统性殖民暴行”。其中包括:
文化灭绝:推行“皇民化政策”,强迫朝鲜人使用日本姓名、禁止韩语教学,摧毁民族认同;
资源掠夺:大规模调运朝鲜矿产与文物,大量文物在所谓“学术调查”和“考古发掘”的名义下被运出朝鲜半岛,其中不少至今流落在日本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之中;
强征劳工与慰安妇:大规模强制征用朝鲜青年用于战时劳工或性奴役体系,留下数十万受害者与家庭伤痕;
镇压与同化暴力:高压统治、秘密警察、屠杀与监禁构成了殖民暴力链条的基本形态。
文章强调,日本至今未就上述罪行作出系统性道歉或赔偿,相反仍持续供奉战犯、否认强征劳工事实,并在教科书中模糊侵略定义。这种对历史的逃避态度,使“对话”本身成为一场自欺欺人的政治姿态。
朝方立场已转为彻底对抗逻辑:如果日本不首先承认、清算殖民血债,不论是“绑架问题”还是“首脑外交”,在朝鲜话语体系中都不具备合法性。
日本已无筹码,朝鲜不再退让
相比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一度尝试通过经济援助影响朝鲜政局的时代,如今的双边权力格局早已倒转。
日本国内经济自泡沫破灭以来持续低迷,根据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日本中期增速大致被锁定在1%左右:预计2025年的增幅略高于1%,此后逐步回落到接近0.8%,在发达经济体中处于偏低水平;同时人口加速老龄化、生产潜力持续下滑。军事方面尽管持续推行“反击能力”,但其所有远程火力部署均需纳入美军指挥系统,与自主战略落差巨大。
反观朝鲜,在2022年起加速完成导弹测试,2024年初宣布“战略核武常态部署”成形,并在同年展示机动发射平台与高超音速导弹实弹试验。尽管遭受西方制裁,朝鲜已成功建立“最低限度核威慑体系”,对日形成足够的实战性打击能力。
更根本的变化在于叙事逻辑:朝鲜不再自视为“弱小受害者”,而是以“反帝反殖的先锋国家”自居,将日本、美国与南韩共同纳入“新殖民结构”。在这一政治话语体系中,来自日本的任何“人道主义呼吁”,都被当作伪装成善意的外交胁迫。
换言之,朝鲜已不惧与日本直接冲突,也无意再接受单方面道德指控。高市的提议,不仅不是突破,反而成了旧账重提的最佳理由。
政治表演代替不了历史清算
尽管中国官方尚未对本轮日朝言语交锋作出公开回应,但中方在半岛事务与历史问题上的长期立场十分明确:必须尊重历史、坚持对话、拒绝操弄。
一方面,中国始终主张朝鲜半岛问题应通过直接对话与和平协商解决,坚决反对以军事手段或单边制裁方式加剧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中方明确支持对历史侵略行为的反思与清算,拒绝任何形式的否认、淡化或美化战争罪行。
在此立场下,高市早苗试图跳过历史、直接与朝鲜开启“绑架议题首脑外交”,无异于绕过政治基础构建空中楼阁。而朝鲜通过翻旧账回应,也在实际上警示中日韩三方——区域和解不能建立在历史遗忘的前提之上。
若日本真有意构建实质性对朝关系,它需要面对的第一步不是喊话金正恩,而是必须停止否认、歪曲侵略历史,并拿出清算诚意与具体行动。
高市早苗以“首脑会谈”名义对朝抛出橄榄枝,看似破局之举,实则陷入自我表演的陷阱。
她高估了“绑架问题”在国际场域的政治分量,也低估了朝鲜对殖民历史清算的坚持,更忽视了日方自身在东亚外交中早已丧失的道义地位与影响力。
平壤的回击既是一次历史上的“翻旧账”,也是现实战略格局下的定调发声:“血债未清、何谈会面”。
在这个背景下,任何未经历史反省、未经战争道歉的对话提议,终究会像石子落水,泛不起涟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