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数据显示,天津宁河七里海湿地今年观测到的鸟类种类达308种,较2021年增加了50种;今秋白琵鹭过境数量达3000余只,是往年平均水平的两倍。东方白鹳、黑翅长脚鹬等珍稀鸟类也在此大量集结。据预测,今年经七里海湿地迁徙过境的候鸟总数将超过60万只。
![]()
图说:鸟类聚集在湿地中
七里海湿地是全球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古海岸自然保护区。作为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湿地内水网密布、芦苇丛生。这里有着183种野生植物、47种野生鱼类,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与栖息空间,常被誉为“候鸟天堂”。
![]()
图说:俯拍七里海一角
“为全方位保障候鸟迁徙与繁衍,保护区通过科学降低湿地水位,方便东方白鹳等涉禽停留觅食。”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田秀静介绍,“在候鸟迁徙季,我们加密日常巡护频次,及时发现受伤的鸟类,排查并处置可能影响鸟类生存的潜在风险”。
在七里海监测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44.8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动态:无人机20分钟完成全域巡护,AI系统自动识别非法进入、火情等隐患,147台远红外相机记录动植物的踪迹。田秀静介绍,这是七里海湿地构建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湿地核心区的全天候、立体化巡护管理,为鸟类营造安全的生存空间。
![]()
图说:多种鸟类和谐共处
今年,七里海湿地在鸟类繁衍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韩克武说:“我们在巡护湿地时,发现大约有100巢白琵鹭在七里海西海区域筑巢,估计有200多只。这是我们首次发现白琵鹭在这边筑巢”。
田秀静表示,白琵鹭首次筑巢,标志着七里海湿地从候鸟迁徙的“中转站”逐步转变为部分鸟类的“繁殖地”,湿地对候鸟的吸引力也在逐步提升。明年,管委会还计划与国家电网合作,为东方白鹳在高处筑巢提供有利条件。
![]()
图说:东方白鹳在水中觅食
“鸟类种类与数量双提升、白琵鹭首次筑巢、东方白鹳筑巢筹备顺利推进,这些成果标志着宁河区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升。”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表示,未来,宁河区将继续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力度,在栖息地修复、物种保护、智慧监测等方面持续投入,进一步完善七里海湿地的生态维护体系,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闫东洁 实习生:张颢玉 黄鳞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