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低空经济,大家都知道是万亿新赛道,但这门“飞天生意”到底怎么玩?今天咱们就从头到尾扒清楚,看看这波机遇里藏着多少暴富密码。
![]()
先看上游,这里简直是“黑科技集合地”。达索、西门子这些巨头在研发端搞CAX、EDA,把飞行器设计得比精密仪器还细致;光威复材的碳纤维让机身轻如羽毛,宝钛的钛合金给发动机穿上“耐高温战衣”;科达利的结构件、大疆的芯片,让飞行器从“机械产物”变身“智能选手”;宁德时代的电池、霍尼韦尔的航电,又给动力和导航装上“最强心脏”与“最强大脑”;九州集团的低空基建,更是为飞行器铺就了“空中高速路网”。
![]()
中游的整机制造和配套服务也毫不逊色。空客的直升机、大疆的无人机、亿航的eVTOL,堪称“空中交通工具天团”;航空租赁、维修、培训等服务,直接打造出“空中4S生态链”,从造飞机到养飞机,一条龙安排得明明白白。
![]()
下游的玩法更是颠覆想象,堪称“空中产业帝国”。大疆、顺丰把物流送上天,亿航、极飞在旅游、农业领域大显身手;华为布局空中交通管理,莱特兄弟保障运行安全,就连风洞试验都成了飞行器的“模拟考场”。从物流到消防,从旅游到巡检,低空经济把“上天办事”玩出了上百种花样。
更让人咋舌的是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就已达5060亿元,预计2035年将狂飙至3.5万亿元。这哪里是发展产业,分明是在“空中印钞”!
说到底,低空经济的玩法就是上游搞技术突破、中游做产业整合、下游拓场景边界,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现在看懂这波“飞天生意”了吧?错过它,可能就像当年错过互联网风口一样遗憾——毕竟,谁能抗拒在天上“掘金”的诱惑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