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大革命时期,征战四方,身边凝聚了很多高级将领,有些将领都成了开国将帅,而有的将领却在革命的征途中牺牲了。
其中有一位早期的革命将领,与毛主席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一文一武”搭档,是人民军队草创阶段最关键的一对指挥组合,如果他没有牺牲,可能在后续革命斗争中,将会影响很多决策。
这个人就是毛主席革命生涯中的第一位军事搭档,在秋收起义中有着“毛掌方向,卢掌兵”的卢德铭。
卢德铭是四川自贡人,富裕家庭出身,跟毛主席一样从小就有远志,决心要改变当时的黑暗时代。
1924年初,卢德铭从四川出发,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结果这一路走来,等他来的广州,却发现已经错过了时间。
这可真让人急啊,要知道那时候从四川出来一趟多不容易,正在卢德铭懊丧的时候,恰好一位新认识的朋友看出来这位年轻人不一般,便把他介绍给了孙中山认识。
孙中山见了卢德铭之后,对卢德铭很是满意,于是亲自特批卢德铭进入黄埔二期学习。
一年后正逢上陈炯明叛变,卢德铭带队征讨,居然崭露头角,一战立功。而就在同年12月,卢德铭又参加“叶挺独立团”任连长,随军北伐。
这个时候的卢德铭开始展现出军事天赋,他在作战中审时度势,机动灵活,连克州县,打得敌人连连败退。
这一次他又立功了,升任营长,还兼任第四军73团参谋长,并赢得“铁军”名将称号,很多人提起卢德铭无比钦佩。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这时候的卢德铭率领警卫团2000多人转入湘赣边界,随后在党组织的指示下,于九月来到毛主席身边参加秋收起义。
卢德铭成为这次秋收起义的总指挥,毛主席为前委书记,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起义获得成功,随后按计划攻长沙。
本来对于这个计划,毛主席是不愿意的,但是这是党组织的部署,没办法之下只能执行。
部队当时分三路进攻长沙,第一团从修水出发,进攻长寿街,但由于收编的邱国轩团突然叛变而受挫。第二团都是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从安源出发,但在轻敌之下陷入重围遭到重创。第三团是由浏阳农民军组成,从铜鼓出发,占领白沙,东门市,但遭到敌人发扑被迫撤退。
所以这就导致起义并不是很顺利,受到一些挫折,攻打长沙的目标也只能放弃。
9月19号,部队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休整,由毛主席召开会议,以讨论下一步工作。
在这次会议中发生了激烈争论,主要原因是大家意见不合,有的人认为下一步还是沿原定计划继续攻打长沙,也有人认为长沙敌人兵力太强,不适合强攻,还是把部队转移到农村发展。还有人因为失败失去了信心。
毛主席就说大家不要气馁,要对革命有信心,随后提出向罗宵山脉中段进军,然后南下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然后在井冈山发展根据地。
很多人对毛主席这个提议不支持,认为跑去深山老林,这跟山大王有什么区别,没什么前途。
但只有卢德铭举手赞成,正是得到他这个总指挥的支持,这一行动才得以顺利展开,为走向井冈山道路的确立起到关键作用。
从这里可以看出,卢德铭的军事思想是与毛主席完全一致,如果他能活着,必然是毛主席的左膀右臂。
就在1927年9月23,部队在经过江西芦溪山口的时候遭到敌人伏击
为了掩护主力突围,卢德铭身先士卒,亲自带着一个连抢占白泥坳制高点,成功阻击了敌人,使得敌人的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
可谁能料到在随后转移的时候,卢德铭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胸口,从而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真的太年轻啊!
后来毛主席听到卢德铭牺牲的消息,悲愤大呼:还我卢德铭,给我三个师也不换!
![]()
可见卢德铭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有多好,这足以说明卢德铭的能力之强。
1965年,也是卢德铭牺牲38年之后,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仍然对他念念不忘:他是秋收起义总指挥,是一个好同志,有智慧,能吃苦…在文家市就是他用武力支持了我的意见。
如果不是卢德铭,历史或许有可能改变,所以卢德铭对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
2009年,卢德铭入选100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