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深秋带着几分凉意,傍晚时分的街道上车流渐密,对于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女士(化名)而言,这是结束一天工作后踏上回家路的寻常时刻。没人能预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会打破这份平静,将一个家庭推向崩溃的边缘。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经核实,张女士是在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的相关情形,最终被正式认定为工伤。这份认定结果,是对逝者的交代,也给沉浸在悲痛中的家属带来一丝慰藉 —— 按照规定,他们将获得 103 万元的工伤赔偿款,这笔款项将用于支撑后续的家庭生活、弥补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张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化名)至今仍能清晰回忆起妻子出事前的模样。“她那天早上出门前还说,晚上要给孩子做最爱吃的红烧肉。” 李先生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他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目光落在墙角妻子的照片上,照片里的张女士笑容温和。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因这场意外失去了重要的一员,妻子的离去让家里的经济来源断了一半,也让老人和孩子失去了依靠。
![]()
工伤赔偿款的核算流程顺利推进,按照相关程序,103 万元赔偿款于一个月前足额打入了张女士所在的涉事公司账户。李先生和家人原本以为,这笔承载着妻子生命价值的款项会很快转到自己手中,用于处理妻子的后事、补贴家用以及抚养年幼的孩子、赡养年迈的父母。
然而,现实却与预期相差甚远。赔偿款到账公司后,李先生并未收到全额款项,而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收到了共计 40 万元。“每次我联系公司,对方要么说财务在处理,要么说需要走流程,让我再等等。” 李先生说,他多次前往公司沟通,每次得到的都是类似的答复,这让他感到既无助又愤怒。
张女士的婆婆王老太(化名)今年已经 60 多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她身形消瘦了不少。提及赔偿款的事情,老人难掩激动情绪,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我儿媳妇就这么没了,这钱是她用命换来的,是给我们一家老小活命的钱,到了他们公司账户上,他们凭啥私自挪用?” 老人的质问掷地有声,道出了家属们的共同心声。
在这一个月里,李先生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妻子的后事花费了不少钱,家里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各项开支让这个本就遭受重创的家庭不堪重负。“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每一笔都是刚需,我原本以为这笔赔偿款能解燃眉之急,没想到现在却被公司拖着不给。” 李先生说,他每天都在为钱的事情发愁,甚至一度产生了绝望的念头。
为了尽快拿到剩余的赔偿款,李先生尝试了各种方法,他不仅多次与公司沟通,还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无奈之下,他联系了河南电视台 “小莉帮忙” 栏目组,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莉帮忙” 栏目组的记者接到李先生的求助后,迅速介入此事。记者跟随李先生一同前往涉事公司,想要了解赔偿款滞留的具体原因。
在公司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相关负责人。面对记者和李先生的询问,该负责人并未回避问题,而是给出了 “每日转账有限额” 的解释。“不是我们不愿意把钱转给家属,而是银行有规定,每日转账额度有限制,我们没办法一次性把 103 万元都转过去。” 该负责人表示,公司一直在积极处理此事,之前已经分多次向李先生转账 40 万元,剩余款项会尽快安排发放。
对于公司的这一说法,李先生并不认可。“如果真的是转账限额,为什么不提前跟我说清楚?而且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分多次转完 103 万元了,为什么只转了 40 万?” 李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记者也向该负责人追问:“既然存在转账限额,公司是否有制定明确的转账计划?为什么没有及时与家属沟通进度?”
面对记者的追问和李先生的质疑,涉事公司负责人表示,之前确实没有与家属做好充分沟通,导致家属产生了误解。经过记者的协调沟通,该负责人当场作出承诺:将在 8 日内,通过分批次转账的方式,将剩余的 63 万元工伤赔偿款全额转给李先生一家,并向李先生表达了歉意。
为了确保承诺能够兑现,记者现场记录了公司负责人的表态,并留下了相关联系方式,以便后续跟进款项发放情况。李先生表示,希望公司能够说到做到,尽快将剩余款项转给自己,让妻子能够安息,让家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