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看似和谐的股权交易,把资本市场的“生意经”演成了荒诞剧。
山东冠中生态的老板李春林、许剑平夫妇,手握44%的股份,本是说一不二的实控人。可他们偏偏急着离场,不仅把10%的股份卖给靳春平,还主动签下《表决权放弃协议》,把剩下34%股权的投票权也拱手让人。
![]()
就这么一番操作,靳春平的深蓝财鲸只用6000万,就拿下了市值近3亿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这哪是股权转让?分明是山东夫妇在“清仓大甩卖”,连企业的根都懒得要了。
这桩交易里的猫腻,得扒开来看才刺眼。按常理说,夫妇俩持股44%,即便卖了10%,剩下的34%依旧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稳得很。可他们偏不,非要在转让协议外多签两份文件:一份放弃表决权,一份承诺“绝不谋求控制权”。
姿态摆得这么低,不是心善,是急着套现跑路。为了让接盘的靳春平“放心”,夫妇俩连钱的问题都帮着解决了。靳春平买股份要花2.2亿,他们就安排冠中生态出3亿,收购靳春平名下的人工智能公司。这么一来,靳春平通过收购款套现1.6亿,相当于实际只花6000万就入主冠中生态。
![]()
更讽刺的是,冠中生态账面只有1.7亿,根本拿不出3亿收购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所谓的“跨界收购”,就是为山东夫妇套现量身定做的幌子。一个急着卖,一个急着买,两人一唱一和,把上市公司当成了利益输送的工具。
夫妇俩的急切,早有苗头。2021年2月,冠中生态以13元/股的价格登陆创业板,刚上市就成了“巅峰”。这家做生态修复的公司,业务全靠山东本土支撑,没能力向外扩张。等本地的水土保持、防沙治沙项目做完,订单就断了档,营收一年比一年难看。
到了2024年,公司直接亏了7000万。可就在企业赔钱的节骨眼上,李春林夫妇却在股票解禁后立马套现7000万。一边是公司账户的亏损单,一边是自己兜里的真金白银,两个数字惊人地巧合,讽刺感拉满。
![]()
这时候谁都能看明白,他们当初把公司推上市,根本不是想把业务做大,而是早就盘算着“养肥了再卖”。上市前靠本土资源撑场面,上市后圈完钱就不管死活,等企业快不行了,赶紧找接盘侠套现离场,一套流程走得比谁都顺。
再看接盘方靳春平,也透着不简单。他的深蓝财鲸是2025年7月21日才成立的,距离入股冠中生态没几天。明眼人都知道,这家公司就是为“借壳上市”量身定做的工具。靳春平要注入上市公司的杭州精算家,说是AI财税公司,去年利润还不到800万,跟“科技巨头”压根不沾边。
可就是这么个小公司,却成了交易的“遮羞布”。借着“人工智能”的风口,既掩盖了山东夫妇跑路的狼狈,又给靳春平的借壳行为镀上了“转型升级”的光环。资本市场的包装术,在这儿玩得淋漓尽致。
最惨的是谁?是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中小股民。他们当初买冠中生态的股票,是相信生态修复是朝阳产业;等企业亏损了,又盼着新老板来能救场。可他们不知道,自己早就成了这场套现游戏里的“背景板”。
![]()
有人说,只要交易合规,就没什么好指责的。话是这么说,可合规不代表合理,更不代表道德。一家上市公司,承载的是上千名员工的生计,和无数股民的信任。把它当成“快消品”一样倒买倒卖,眼里只有自己的腰包,哪还有半分企业家的责任感?
现在的冠中生态,看似要转型AI,实则前途未卜。靳春平的真实目的是搞事业,还是接着套现,谁也说不准。但山东夫妇已经拿着真金白银离场了,他们留下的烂摊子,最终还是要股民来买单。
资本市场需要规则,但更需要底线。像山东夫妇这样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把股民当“冤大头”的行为,即便钻了规则的空子,也该被钉在耻辱柱上。
毕竟,股市不是赌场,上市公司不是用来倒卖的商品。那些只想着圈钱跑路的老板,终有一天会被市场抛弃。而股民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别被“人工智能”“转型升级”的噱头骗了,更别为那些人的贪婪买单。
这场6000万撬动3亿江山的交易,该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面镜子,照照那些裸奔式套现的老板,也醒醒那些还在做梦的股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