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木棉花・凯悦臻选酒店将于2025年11月17日至2026年1月16日呈现艺术家:张子欣、陈松林双个展《风与光的栖居》,展览由陈素婷担任策展人,在酒店的非白盒子空间展出二位艺术家数十件/张作品。
![]()
当艺术走出白盒子,嵌入绍兴木棉花酒店的肌理,张子欣与陈松林的双个展便有了独特的叙事起点。两位艺术家虽创作语言各异,却在“自然共生” 与 “感知唤醒”的内核上高度契合,他们以作品为媒介,将风的流动、光的肌理、气的温润与温度的质感注入酒店空间,让艺术不再是孤立的展品,而是与走廊、大堂、窗边场景相融的 “五感场域”,邀观者在驻足间触摸自然与环境的共生之美。
![]()
张子欣 《路》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25
一、自然观照:以艺术捕捉风与光的形态
张子欣的作品常以深入自然腹地为灵感,将晨光穿透薄雾的朦胧、晚风拂过草木的律动,转化为画布上流动的色彩;陈松林则擅长以雕塑的体量感,呈现光影在岩石、枝叶间的跳跃,让静态的材质拥有风的动态记忆。二者均以 “自然元素” 为创作锚点,不追求对自然的复刻,而是提炼风的方向、光的角度,让作品成为自然的 “转译者”,恰与绍兴木棉花酒店临窗见景、推窗见绿的空间特质呼应,使观者在酒店内便能感知户外自然的呼吸。
![]()
陈松林《凝神骑士 – 武僧》青铜
高85cm宽36cm长85cm ,8版,2025
二、空间回应:让艺术成为酒店的 “气脉延伸”
酒店空间并非艺术的 “容器”,而是艺术家与策展人的 “共创者”。策展人根据客房廊道的狭长动线,调整艺术家张子欣作品的色彩节奏,让观者行走时如随光的轨迹移动;在公共空间放置艺术家陈松林的雕塑作品,雕塑与空间气流形成共振。这种 “因地制宜” 的策展思维,让艺术与酒店的 “气脉” 相融 —— 作品不再割裂空间,而是成为连接大堂、廊道、休憩区的 “隐形纽带”,使酒店的每一处转角都成为艺术与空间对话的节点。
![]()
绍兴木棉花酒店
三、五感唤醒:从视觉到触觉的沉浸式体验
展览打破 “视觉主导” 的传统模式,直指 “五感共鸣” 的核心。策展人在空间中喷洒香气,观者靠近张子欣作品时能嗅到淡淡的草木气息;陈松林的雕塑选用坚实的玻璃钢和铜,邀请观者触摸其细腻的肌理,感受材质的温度。此外,展览还在作品周边设置浅吟的流水声、若有若无的桂花香,让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交织,使观者在酒店的日常场景中,不经意间坠入一场与自然相融的感官之旅。
![]()
张子欣《遛狗2》60x80cm 布面油画 2025
![]()
张子欣《竹筏》150x200cm 布面油画 2024
四、温度传递:艺术是人与环境的 “情感媒介”
无论是张子欣作品中暖调的光、还是陈松林雕塑中敦实的形态,都蕴含着 “人文温度”。他们不追求晦涩的概念,而是以直白却细腻的表达,让艺术成为人与环境的 “情感桥梁”—— 旅客在大堂瞥见雕塑的光影,或许会想起家乡的树影;住客在廊道遇见画作的色彩,可能会忆起江南的晨雾。这种 “不刻意的共鸣”,让酒店展览脱离了 “观赏” 的距离感,成为承载情感、传递温度的 “临时栖息地”。
![]()
陈松林《云 – 夜巡》,青铜
高30宽27长35,30版,2025
![]()
陈松林《憩– 2号》,青铜
高25宽33长58,8版,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