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以2小时12分07秒的成绩率先通过终点,宁夏队选手何杰激动万分,他成为首位在全运会完成跨境马拉松的运动员。
11月15日早晨,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女子马拉松赛先后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开跑。与往届有所不同的是,42.195公里长的赛道跨越深港两地,其中深圳南山区的赛段长约20.345公里,香港元朗区的赛段长约21.850公里。这条风景优美的赛道见证了佳绩的诞生,也记录下精彩的融合故事。
选手们由海德三道右转,只用了10分钟左右便跑过深圳湾口岸,进入香港赛段。跨境赛事之所以如此流畅,“无感通关”至关重要。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邝兵介绍,本次马拉松赛采取“通关查验前置+闭环管理”举措,以实现人员、车辆、物资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通关。
此外,赛事采用智能化查验系统,为运动员、裁判员和保障人员配备专用手环,并沿线部署人脸识别等技术设备。完成前置查验后,所有跨境人员在赛事中途无需再作停留。
在比赛现场,记者也亲身体验了“无感通关”的顺畅和便捷:扫描身份证、人脸识别,无需人工操作,无需纸质材料,短短几秒钟,就顺利完成通关查验。
“整个流程非常顺畅,让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比赛上。”一名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的香港队选手说。
本次比赛跨境举行,联动办赛体系也发挥了大作用。“通过这场比赛,我们实现了深港两地竞技标准和视觉呈现上的统一,为未来跨境赛事的举办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板。”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竞委会工作人员陈洲洋表示。
终点附近的赛道两侧,聚集了众多加油呐喊的观众。“大家的热情激励着我不断向前。”云南队跑步名将张德顺以2小时30分20秒夺得女子马拉松赛冠军。在她看来,这场跨境比赛促进了交流和团结。
一条赛道,不仅载满光荣与梦想,也是粤港澳三地“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缩影。(本报记者 刘硕阳 冯学知 人民网记者 杨 磊)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6日第05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