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这一座城市里生活了30余年,第一次那么认真地去欣赏它,还是在昨天。
昨天在东京车站附近的京桥,参加完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展的开幕式,一路走到东京车站。秋高气爽,车站前的枫树与银杏树已经红黄交映,广场上是匆匆赶车的人们和悠然散步的游人,感觉到“动”与“静”在这一时空中融合交替,呈现出一种悠闲平和的惬意。
![]()
抬头看看这座红砖大楼,别看它外表安静,每天从这里进出的人,比一个欧洲中等城市的人口还多,110万人啊!换算下来,每90秒就有一趟列车进站或出站。
东京站建于1914年,今年正好111岁。很多人以为它是个“西洋进口货”,其实不然。它的总设计师叫“辰野金吾”,是日本第一代留英建筑师。1896年,辰野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被维多利亚红砖美学震撼,回来后,他把这种“温暖的坚固”带到了东京。东京站的原型虽参考了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但骨子里是辰野的原创——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贴了30万块手工打磨的耐火红砖,每块砖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
![]()
可谁也没想到,31年后,这座红砖车站差点没了。1945年5月25日深夜,美军B-29轰炸机在东京投下2万枚燃烧弹,东京市中心瞬间变成一片火海。东京站三楼被烧穿,屋顶塌陷,站前广场落下一枚500磅炸弹,幸好偏了300米,没炸中正殿。战后,美军接管时,工程师们发现主体结构居然还稳,决定保留。1950年代,东京站紧急修补,第三层干脆用钢筋水泥封了,红砖屋顶变成了平顶,成了“战后疤痕”。
时间快进到2003年。JR东日本铁路公司宣布:要花500亿日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用5年时间,把东京站“复活”到1914年的样子。从2007年开工,到2012年10月竣工,车站的运营一天都没有停过,但是,东京车站终于恢复到了百年前的原貌。红砖墙重新发亮,屋顶的八角形穹顶复原了,铜制老钟也滴答走起来。站长说,最难的是找砖——当年那种耐火红砖早停产了,施工队跑遍日本,最后在岐阜县一家老窑厂找到库存,凑齐了最后3万块。
![]()
站在车站广场前,你绝对想不到这座百年老楼里藏着多大的胃口。地下5层,地上3层,10条城际列车线、2条地铁线、180多家店铺与餐厅,星巴克、便利店、和果子老铺、百货店应有尽有。它既是一个交通枢纽中心,也是一个商业中心。驶往全国各地的新干线列车16个站台一字排开,每3分钟就有一趟车呼啸而出。早上7点到9点的高峰期,站厅像潮水: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拖着行李的游客、背着书包的学生,川流不息。
![]()
![]()
可东京站不光是“交通机器”,它还是东京人的“情绪出口”。情侣在车站前拍婚纱照,新娘白纱拖在红砖地上,像穿越剧。外国游客举着手机打卡,背景是那句网红标语“TOKYO STATION”。下班族在车站的居酒屋里喝一杯,诉说一天的疲惫。
![]()
站在车站广场,夕阳把红砖染成橘色,我忽然想起辰野金吾的一句话:“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东京站就是这样一首歌,从明治时代唱到令和时代,旋律没变,只是听众换了一拨又一拨,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拍了一个东京车站的视频,与各位伙伴们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