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河南将遭遇强冷空气与大风的双重冲击,风寒效应让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低3~8℃,寒潮带来的冷意远比温度计显示得更为强烈。据河南省气象台11月15日17时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这股源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已于今日一早抵达我省西部边界,今夜将席卷全省,叠加持续大风,冷感会持续放大。
所谓风寒效应,是风与低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表面本会形成一层静止空气保温层,当风速加大,这层保温层被不断吹散,冷空气持续带走体表热量,风力越强、气温越低,热量散失越快。气象数据显示,气温0℃以上时,风力每增2级体感温度下降3~5℃;0℃以下时,同等风力增幅会让体感再降6~8℃。此次我省阵风普遍达7~8级,意味着实际感受会比预报气温 “打折扣”—— 比如预报5℃的天气,叠加大风后体感可能接近0℃,寒冷直透衣物。
![]()
大风是此次天气过程的 “助推器”。16日全省偏北风4级左右,阵风7~8级;17到18日,中西部、南部阵风仍有7级左右。户外行走时,风裹着寒意直吹裸露皮肤,头部、手部等部位会最先感受到刺骨冷意,这正是风寒效应的直接体现。这种风力不仅影响体感,还会给出行带来不便,需注意防范高空坠物,户外作业需做好防风措施。
剧烈降温是此次寒潮的核心。16日起气温持续 “跳水”,17日全省大部最高气温仅5~8℃,18日凌晨最低气温全面跌破0℃,西部山区低至-8℃到-4℃,全省将出现初霜冻。西部、南部、东部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幅超 10℃,三门峡南部、洛阳南部等区域降幅达12~14℃,堪称 “速冻模式”。低温本就寒意十足,再叠加持续大风,风寒效应会进一步放大冷感,让初冬的冷变得格外 “霸道”。
![]()
雨雪过程虽不算强劲,但会加剧湿冷感。16日傍晚到17日白天,沿黄及以南地区有小雨转雨夹雪或小雪,西部部分县(市、区)会转为中到大雪,高海拔山区局部有暴雪。湿润的空气导热性更强,能更快带走人体热量,让风寒效应更明显。雨雪过后路面易湿滑结冰,驾车经过西部山区需减速慢行,提前备好防滑链,步行也需留意脚下安全。
![]()
河南省气象台提醒,此次过程降温剧烈、风力大且伴有雨雪,风寒效应显著,老弱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心脑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格外注意保暖,减少皮肤裸露,降低风寒效应带来的影响。室内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设施农业需及时加固棚膜、加盖保温被,露天作物和畜牧业要落实防冻措施。
![]()
冷空气的影响不会持续太久,19日白天起全省气温将明显回升。但下旬天气仍有波动,西风短波活跃,高空槽或切断冷涡过境频繁,冷空气会时不时 “造访”,冷暖交替将成为常态。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