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主治医师李程蕾和施佳伟多了一项新任务:完成多点执业注册备案后,两人作为中心海派中医蔡氏妇科团队成员,每周轮流前往上级医院嘉定区安亭医院坐诊。
“社区医生能走进上级医院的诊疗室,这在以前真是不敢想。”从拜师上海市名中医黄素英深耕蔡氏妇科,到成长为能独立接诊疑难妇科疾病、获得上级医院认可的骨干中医,李程蕾的转型之路,可谓是上海众多基层中医全科医生的成长缩影。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在上海基层医疗领域,眼下正涌现出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案例。
优质资源下沉,中医药服务深耕社区
周二下午,在安亭医院,记者见到了正在坐诊的李程蕾。接诊时,她总会先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前倾;搭脉时,她的指尖轻按稳探,眼神既专注又温和……她尤擅诊治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产后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妇科常见及疑难病症。
到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前,李程蕾曾是一名三级医院的中医医生,有过七年从医经历。“当初转岗基层,本以为要放下专科专长,全力转向全科服务,没想到基层医疗机构成了中医发挥优势的广阔天地。”她不无感慨。
2021年,全市首家蔡氏妇科黄素英上海市名中医基层工作站落户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程蕾拜师黄素英教授,就此成为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流派第九代传承人。
![]()
名中医基层工作站的建设,为像李程蕾这样的基层医生打开了专业提升的大门。
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李菁介绍,在该中心的中医科,每周四上午的蔡氏妇科专家带教门诊已持续两年多。两名中医全科医生与蔡氏妇科团队专家并肩坐诊,专家边看诊边传授经验,社区医生现场抄方学习。
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6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实现16个区全覆盖。这些平台以名中医专家为核心,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累计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200余名,新增中医专病(专科)门诊100余个。
名医效应之下,患者慕名而来。
在宝山区张庙街道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以国家级非遗陆氏针灸为核心,用一根银针专注疼痛防治。而在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楚氏伤科门诊,凭借独特的“三指按摩法”、价廉物美的“黑药膏”等,也受到周边居民欢迎,日均接诊500多人次。
如此的案例,在上海社区还有很多。
政策创新,优秀人才“向上流动”
随着基层中医服务能级的不断提升,一批优秀人才开始“向上流动”。瞄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核心目标,当前,上海正通过政策创新,构建中医药人才双向流动生态,让人才培养打破“层级壁垒”,实现“双向赋能”。
针对社区青年中医骨干实施基层骨干研修计划,本市已培养4批445名基层中医医师,其中248名优秀者受聘上级医院,通过“双向双聘”开展同质化工作,为分级诊疗筑牢人力支撑;借助“百师强基”师资培训计划,2023年以来已培养700余名基层师资,推动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健康教育供给标准化;近三年累计培养中医馆骨干人才2000余人次,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诊治水平。
可以说,包括李程蕾在内,一批基层医生的成长,离不开上海搭建的全链条中医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持续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通过完善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强化骨干培训、健全双向流动机制,让更多基层中医人才脱颖而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为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