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部分政客近期发表争议言论,网络舆论中出现不少情绪化批评,但专业人士显得相对冷静,这种态度源于对两国政治运作模式的深层认知差异。
![]()
在许多国家,政治运作的背后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如果上帝允许某件事,那就可以推行,如果真主认可某个决定,那就没有问题,即便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为这是神的旨意,民众相信这些说法,政客也依靠这种信仰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们在言行中常常带着强烈的情感,不担心引发争端,因为最终可以把责任推给神明,在这种逻辑下,挑衅行为更像是一种表演,而不是真正想要挑起冲突。
![]()
在我们这里没有那种说法,人们不相信天堂地狱,也不期待来世的报应,最让人害怕的不是现在被人责骂,而是将来被记录在史书里遭到后人批评,史官那支笔比法官还要严厉,你今天做的好事坏事,几百年后都要被拿出来重新评价,《春秋》里一句话能够使人流芳千古,也能让人遗臭万年,这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审判,没有人敢轻视这件事。
![]()
中国搞政治从来不会只看眼前的事,秦始皇烧书坑儒的时候,很多人骂他,但统一六国这件大事历史上还是记了他的功劳,宋高宗和金国讲和,被指责成软骨头,但他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后人也没有完全否定他的做法,慈禧太后卖地赔款,史书上批评她,但她那些权术手段依然被记录得明明白白,历史不是简单分成好和坏,它真正看重的是结果,看有没有让整个文明继续向前走。
![]()
这就说明了中国为何能够保持克制,别人指责我时,或许不会回应,但如果触及领土、主权或历史尊严这些根本利益,就必须采取行动,不是因为空谈爱国口号,而是明白今天退让一步,未来史书记载就会写下误国之名,这种来自历史的责任压力,比任何外交表态都更加沉重。
日本人不太明白这点,他们习惯用信仰作为借口,觉得靠情绪表达就能施加压力,实际上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将"后人如何看待"视为最高准则的文明体系,拿宗教那套方法对付我们,就像用锤子砸玻璃那样不匹配,我们的原则是神明不管事,历史才管事,今天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将来都会被写进书本传给子孙后代。
![]()
中国人不在意一时的批评,只要事情对长远有好处,就算现在被骂得很惨,也能接受,这种态度在全世界都很少见,其他国家追求马上获胜,我们考虑的是千年之后人们会怎么看,这不是死板,而是另一种智慧,你今天批评我,我笑着面对,你触碰我的底线,我就让你明白“青史留名”这个词有多重。
日本政客那些话听起来很冲,实际上没什么杀伤力,他们以为自己在挑战一个国家,其实是在对抗一种文明运行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不讲神明和来世,只在乎后人怎么记录你,没有天堂的人最怕被钉在耻辱柱上,这不是软弱,而是另一种硬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