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板桥停车场最后一块梁板浇筑完成,整体盖体封顶。作为12号线在建规模最大的停车场,这一步把主体工程的上部结构工作画上了句号。停车场主体西侧还能看见挂着的条幅,现场氛围明显比前几个月活跃。
![]()
盖上最后一块板之后,施工重心马上往下面搬了。对这种预留上盖的停车场来说,盖体封顶基本就等于主结构完事了,接下去就是在盖板下面干实活:设备管线进场、夹层的混凝土浇筑、内部柱体节点的补强和防水处理这些一环接一环。11月13日我照例跑到了现场——这是我每月必去的一趟,顺便拍了几张照片贴在心里备查。西南角和中东部是最后收尾的地段,那儿还能看到正在做的细部活儿,比如预留柱体的节点处还在绑钢筋、做模板,地面上有工人专门做防水层的收边,走近看能摸到那层卷材的接缝位,工作很讲究。
往回看进度,要提一段拆迁到封顶的速度。停车场北边出入口那块地,属于省农科院个人产权,拆迁进度比想象中快得多。那儿8月初才陆续开始搬迁,10月31日结构封顶,从清场到结构完工不到三个月,这节奏不慢。能赶上这个时间节点,说明各方在配合、验收和施工调度上算是跟得上,少了拖泥带水。换句话说,盖板能按计划封顶,不只是施工队干得快,也跟前期手续跟上、材料到位有关系。
![]()
工地的西南角还留着一小块叫南湖桑园的地儿,外面看着像是暂时不拆的,估计不影响12号线通车就能留着。东南角那座综合楼外装做得差不多了,外墙、门窗都装好,局部的饰面也上去了,塔吊已经拆掉一半,说明高空作业需求下降,转入地面安装和装修。这些变化能看出施工节奏从“高空搭建”向“精细装修”在换挡。
工程方挂出的时间表也还在走:他们争取2025年12月15日让部分区域具备试运行条件,目标是2026年1月15日实现全面试运行条件。对群众来说,这类节点听着挺具体,但中间牵扯的环节多,像设备调试、信号系统联调、消防验收这些都不太好“硬性压缩”。不过,从现在的施工面貌看,结构面、大体外部道路和出入口的形象在往“能用”的方向收尾,里边要做的工作已经清晰了。
![]()
周边道路配套也在同步推进。省农科院南侧那块,比上次来变化不大,绿化还没动手,出口牌子倒先挂起来了。A1在南湖大道北侧,A2在南湖大道南侧,还有一个B出口靠近文康路,牌子和悬挂的LOGO都装上了,像这种“小东西”其实关系到以后一线乘客的第一印象。楚祥大道的改造更明显,南半段已铺沥青,绿化带开始成形,人行道也在做了,至少有一个标记为D的出口已经挂牌,路面和行人系统在补齐中,整体市政配套不是零碎推进,而是成片滚动推进。
关于开通日期,这里把有关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今年5月11日,承建方水电十四局曾公开说过,12号线首开段计划在2026年5月1日开通,板桥停车场原本安排在2026年4月30日完成。后来工期调整到了2026年5月完工,这就意味着5月1日那天能否准点开通存在变数,不过在5月底前完成并开通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此前市场上流传的2026年3月开通的说法,属于更早阶段的计划或愿景,现在看已经不太现实。
![]()
这段时间我打算把目光往几处关键的停车场和车辆段扫一圈,像复兴村停车场、丹水池车辆段这些地方都有新的节点。每去一次工地,能明显感受到施工节拍在往系统化推进:先是主体结构封顶,然后外部道路、人行系统同步到位,再到内部设备进场和调试,最后是那些零碎但关键的收边活儿。说句实在话,工地上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收边工作才是决定能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漏一处防水,冬天就麻烦;管线标识没理清,调试会拖延。带着这样的判断,我继续把目光放在下一个检查点,准备再走一圈,看看内部配套设备进场的节奏和信号系统的联调安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