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量杯

分享至

50ml 量杯竟测出 60ml 误差?​
​某高校研一新生小张的经历堪称 “血泪教训”:连续三次配液失败,导师一查才发现 —— 他买的 “A 级” 量杯根本没有温度校准标识,50ml 液体实测误差超 8ml!其实 90% 的实验翻车,都藏在量杯使用的细节里。
✨ 选对量杯 = 实验成功一半!​
1. 材质千万别瞎选​
玻璃款:选硼硅玻璃(标有 “GG-17”),耐酸耐碱还耐高温,普通钠钙玻璃遇强酸会腐蚀​
塑料款:PP 材质适合教学,但遇丙酮会溶胀,刻度易磨花​
不锈钢款:强推高温 / 腐蚀性实验,就是价格小贵​
2. 认准这两个 “身份标识”​
没有 CNAS 认证或 DIN EN ISO 4787 标准的直接 pass!就像食品要看保质期,量杯的校准标识才是精度的保证。​
3. 容量选大不选小?错!​
测 10ml 液体用 50ml 量杯,误差能到 8ml!按 “测量值占容量 2/3 左右” 原则选,才是精准王道。​
3 步读出 “标准值”​
放平稳:必须放在水平台面,倾斜哪怕 10° 也会差出 2ml​
读凹面:视线与液面凹面平齐(如图),俯视多算、仰视少算都是坑​
慢添液:最后 1ml 用滴管加,避免泡沫影响读数​
清洁不当 = 毁了整批样品!​
上海某检测中心曾因量杯残留污染样品,专家推荐 “三级清洗法”:​
超声波清洗机 40kHz 频率除顽固污渍​
铬酸洗液浸泡不超过 2 小时(戴手套!)​
超纯水润洗 3 次后倒置晾干​​
你敢信吗?实验室量杯的 “鼻祖” 是厨房量杯!1896 年,美国残疾女性范妮为了让食谱更精准,用药房的烧杯实验,规定 “8 盎司 = 1 量杯”,这才有了后来的标准量具。如今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竟藏着当年的生活智慧~​
❓ 常见问题快问快答​
Q:塑料量杯能装酒精吗?​
A:PP 材质短期可装,长期会溶胀变形,建议用玻璃款。​
Q:量杯能加热吗?​
A:玻璃款最多耐 120℃,直接烧火必炸!​
Q:旧量杯怎么验证精度?​
A:装已知体积的水称重,误差超 5% 就该淘汰啦。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