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上方蓝字关注 微绵竹
知晓绵竹身边大小趣事超20万朋友已关注
![]()
近期,寒意渐浓
各种各样的柿子陆续上市
有的金黄、有的鲜红
有的薄皮里灌满浓郁的糖浆
有的口感脆爽如甜瓜
重要提醒:
柿子不能空腹吃!不能混吃!
还有几类人群不适宜多吃
近日,浙江杭州的宋女士一连吃了好几个柿子。结果第二天腹部出现绞痛,到医院检查为小肠肠梗阻,后来还出现了腹腔积液。最后,医生将一块比鸡蛋还大、坚硬如石的“柿石”取出,一周后患者顺利康复。
陕西西安,一名男子在食用半斤柿子后,又吃了不少螃蟹,结果胃里形成了较为尖锐的“胃石”,划伤胃壁并导致胃穿孔,不得不紧急就医。
为何吃柿子后胃里会长“石头”?哪些人不适合多吃柿子?快来了解↓↓↓
秋天吃柿子好处多多
但这5类人别多吃
柿子被誉为“果中圣品”,它的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食疗价值。
1.对血管友好
相关研究发现,柿子可以加快人体脂肪代谢,有助于平稳血压、软化血管、降低人体动脉硬化风险。
2.提高免疫力
柿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有助于预防牙龈出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
3.促消化
《新修本草》中记载,柿子甘、寒、无毒。成熟的柿子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
4.缓解秋冬不适
柿子中含有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消炎镇痛、止咳平喘的功效。
柿霜有较好的清上焦热功效,如果有心烦、喉咙痛、干咳等症状,可以选择吃有柿霜的柿饼。柿蒂泡水喝,可以缓解秋季气候干燥引发的咳嗽。
这5类人群不宜多吃
糖尿病患者:柿子富含葡萄糖、果糖等简单糖类(单糖),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应适量食用。
脾胃虚寒者:柿子性寒,平时舌苔白厚、食欲下降、易消化不良、受凉后易胃疼(热敷后可好转)的脾胃虚寒人群不宜食用鲜柿子,以免加重症状。
处于外感风寒初期的人群:外感风寒时需要发散,如果吃收涩的食物,会加重外感症状。
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患者:这些患者本身胃酸过多,胃酸会跟柿子里面的一些成分结合,所以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患者尽量不要吃柿子。
服用铁剂人群:单纯缺铁性贫血且正在吃铁剂的人群最好不要吃柿子,柿子里面的鞣酸可能会和铁剂结合起来,形成人体可能吸收不了的成分。
为何吃柿子会形成“柿石”?
秋天吃柿子 一定注意这些事
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较大且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再与其他食物残渣凝结成块,越积越大就会形成“柿石”。
柿子的养生价值虽高,但要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才安全。记住以下几点,才能放心享用这份秋冬美味。
1.成熟柿子更安全
未完全成熟的柿子含有大量可溶性单宁酸,不仅吃起来发涩,还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形成结石,不利于身体健康。可以通过水果混放法帮助柿子成熟,比如将涩柿子与熟透的香蕉或者苹果一同常温密封存放3~5天。
2.控制食量更安心
适量食用。柿子虽然营养丰富,但不能大量食用,建议每天食用1~2个即可。
3.不可与海鲜等高蛋白食物同食
柿子中的鞣酸与胃肠液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易形成柿石。
4.不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与胃酸反应易形成硬块,增加形成胃柿石的风险。
5.不吃柿子皮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即使经过脱涩处理,也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连皮一起吃会增加形成胃柿石的风险。
6.不过量食用
柿子美味,但需节制,每日食用1~2个即可。对于贫血患者,更应注意适量,因为鞣酸可能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
7.特殊人群食用要谨慎
相比成年人,儿童肠管管腔细、肠壁薄,进食后更容易发生肠梗阻;而老年人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差,进食过多柿子也容易引起肠梗阻。
8.吃柿子后要注意漱口
吃柿子后应多漱口。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容易残留在牙齿上或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可能会侵蚀牙齿,继而形成龋齿。
转发提醒身边人
来源丨央视一套、北京发布、国家应急广播、成都发布、德阳发布
主编|辉哥 责任编辑|秋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