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话,不代表好欺负!
11 月 14 号,中国外交部一条提醒,恐怕要让日本不淡定了。
内容很明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这消息一出,直接意味着日本蓬勃的旅游业即将要面对重创,损失估计不小啊……
![]()
中方态度坚决
11 月 14 日晚上,外交部 “领事直通车” 公众号发了条重磅消息。
不光外交部,中国驻日本的所有使领馆都同步转发了。
核心就一句话:郑重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这可不是普通的安全提示,用词里藏着十足的严肃。
能让中方下这么重的提醒,原因有两个,都挺关键。
先说安全层面,今年日本的治安真是不太行。
![]()
从 4 月开始就陆续有消息,福冈、东京这些地方,无差别伤人案多了起来。
针对中国公民的盗抢、诈骗也频发,不少案子到现在都没破。
在日的同胞出门都得提心吊胆,安全环境一天比一天差。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双边人员交流的氛围出现了变化。
![]()
近期因一些关键议题的立场差异,两国间的交流环境受到影响。
这种氛围的变化,也让在日中国公民的安全多了一层不确定因素。
中方对此高度重视,13 号到 14 号,相关外交部门连续与日方沟通,沟通层级和力度都很受关注,足见对这事的重视程度。
![]()
日本“命脉”被掐
日本媒体之所以慌,根本原因其实就一个:
离了中国游客真不行。
去年外国游客在日本花了 8.14 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里面中国游客就贡献了 1.73 万亿日元,稳稳的第一。
今年前九个月,赴日的中国游客快到 750 万人次,占了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
![]()
这些数字背后,是日本各行各业对中国游客的依赖。
大阪的心斋桥、东京的新宿,药妆店、百货公司里全是中国游客。
店员大多会说几句中文,结账台专门摆着支付宝的牌子。
疫情前 2019 年,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超 1.7 万亿日元,撑起不少行业的半壁江山。
现在突然少了这么大一块 “肥肉”,谁能不慌?
![]()
最先喊出声的是日本媒体,《东洋经济》文章里提到,网上已经有 “日本可以不用再去了” 的声音,怕这会成趋势。
比媒体更急的是一线从业者,东京一家药妆店老板在网上叹气。
他说自己店里七成客人是中国人,要是游客不来,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
日本网民也在热议,有人说 “旅游业要完了”,还有人盼着能尽快改善交流环境。
更糟的是,日本旅游业本来就有麻烦。
![]()
之前就有游客吐槽,服务品质不如以前,景区也越来越挤。
不少中国富裕阶层去过几次就不想再去,回头客越来越少。
这次中方提醒一来,等于给本就下滑的势头又踩了脚油门。
而提醒发布没几天,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了……
![]()
变局已定
不少计划赴日的游客直接退了票,旅游平台的数据最直观。
杭州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14 号之后,咨询赴日行程的人少了九成。
还有些已经成团的,也在跟旅行社商量改去东南亚。
中国游客的选择本来就多,不是非去日本不可。
![]()
想度假有马尔代夫,想购物有法国,周边的泰国、越南也很成熟。
这些地方服务好、性价比高,早就分流了不少游客。
日本之前靠日元贬值吸引了些人,现在安全和交流氛围的顾虑一出来,竞争力更弱了。
最被动的还是日本旅游业,想挽回却没什么好办法。
他们之前把复苏的希望全押在入境游客身上,尤其是中国游客。
可自身的问题一个没解决:治安没改善,服务没提升,景区承载也跟不上。
![]()
总不能靠喊几句口号,就让中国游客冒着风险过去吧?
其实这事说到底,交流氛围对跨境旅游的影响从来都不小。
中方发提醒,核心是为了保障公民安全,也希望能推动交流环境的改善。
毕竟跨境旅游的红火,离不开稳定、安全的大环境。
日媒慌的不只是少了游客的钱,更是慌这种 “环境变化影响行业” 的不确定性。
毕竟依赖别人的市场,就得先营造让大家放心的交流氛围!
![]()
结语
日本媒体的慌乱,藏着对现实的清醒。
中国游客从来不是非去日本不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次的提醒,既是对公民的保护也是一种期待。
想留住游客,先得把安全和交流环境做好。
各位说是不是?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