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扬言抵制中国驻大阪总领馆,这将给中日带来怎样的重大风险?外交部为薛剑等外交官发声,又对日方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中日外交风波持续发酵,在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后,面对中方的强烈不满,日本方面却倒打一耙,将矛盾引向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身上。
![]()
高市早苗的政治算盘
一场外交风暴,往往不是从炮声隆隆开始的,有时,它只需要一句话。11月7日,在日本国会,首相高市早苗投下了一枚精心打磨的“政治石子”。
她公开宣称,如果中国对台湾实施海上封锁,这很有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届时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进行军事介入。
![]()
这句话的分量非同小可。它像是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日本在台湾问题上长期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瞬间暴露在刺眼的光线下。
这是日本领导人头一次在正式场合,将“台湾有事”和关乎国家生死的“存亡危机”直接画上等号。
![]()
这枚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席卷中日两国,牵动多方神经的惊涛骇浪。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口误,而是一个被多方当作工具,用以实现各自议程的引信。好戏,从这一刻才算真正开场。
![]()
高市早苗的话,第一个服务的对象,其实是她自己和她身后的日本右翼势力。这套说辞首先是一件趁手的“内部工具”,用来撬动国内政治的天平。
要知道,彼时高市的支持率正持续滑坡,日本国内经济停滞不前,物价上涨的压力让民众怨声载道。在这种背景下,没有什么比一个强硬的外部议题更能转移内部矛盾了。
![]()
这枚“石子”一经投下,日本自民党内的右翼力量便闻风而动。他们就像是早就等待着信号的演员,迅速登台表演。
先是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平台X上用日语发帖,用了一个极具比喻色彩的警告——“对于擅自伸过来的那个肮脏的脑袋,唯有毫不犹豫地砍掉它”。
![]()
这番话立刻被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解读为“人身威胁”,成了他们大做文章的完美素材。自民党的外交小组与外交调查会迅速跟进。
11月11日,他们联名向首相官邸递交决议,要求政府将薛剑列为“不受欢迎人物”,甚至不惜以驱逐出境相威胁。
![]()
这还不算完。三天后的11月14日,这两个组织再次通过决议,要求党内所有人士抵制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的一切活动。
这一系列操作,与其说是对薛剑言论的反应,不如说是在借题发挥,通过展示对华强硬来凝聚右翼基本盘,强化自身的政治存在感。
![]()
当然,这番操作背后藏着更深的野心。高市的言论中暗含了一个危险的潜台词:日本或许可以绕开美国,直接进行军事干预。
这恰恰触及了日本右翼的终极梦想——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彻底拥有“作战权”,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
![]()
不过,这出戏在日本国内并非人人叫好。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就公开批评高市,直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指责她是为了扩充军备而刻意煽动危机。
社会民主党也发出抨击,认为高市的路线是“轻视民生、追随美国、强化扩军”。
![]()
就连主流媒体也看法不一,《朝日新闻》称其言论“不负责任”,而《读卖新闻》则警告这可能会将日本拖入一场真正的危机。
这些反对的声音,反而衬托出高市及其势力的意图,并非为了国家安全,而是为了自身狭隘的政治议程。
![]()
北京的反击组合拳
面对日方的步步紧逼,北京方面迅速将这次事件,转化为一系列可以精准反制的“对等工具”。一场涵盖外交、舆论和安全警告的组合拳,打得有理有节,步步升级。
外交舞台上的交锋率先打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火力全开,他没有直接辩解,而是甩出了一串直击要害的“三连问”:质问日方究竟在向“台独”势力释放何种信号?是不是要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意图将中日关系推向何方?紧接着,他明确警告,对于任何干预行为,中方都将予以“迎头痛击”。
![]()
言语交锋只是前奏。11月13日的深夜,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这次深夜召见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外交信号。
孙卫东用“五个严重”来痛斥高市的言论,指出其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严重违背战后国际秩序、严重动摇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每一条都像是重锤,敲打在双边关系的基石上。
![]()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在升级对抗。11月14日,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船越健裕召见了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就薛剑总领事的言论提出强烈抗议。
但中方并未退让,反而将保护外交官的议题变成了一件舆论工具。
![]()
中方对日本右翼势力及网络上针对中国外交官的极端威胁言论表达了高度关切,并要求日方必须调查和遏止相关威胁。
这一招,巧妙地将日方对薛剑的攻击,定性为“煽动仇恨”,使自己在道义上占据了有利位置。
紧接着,中方打出了一张极为罕见的牌——动摇关系“压舱石”。
![]()
外交部发布了一则赴日旅行安全提醒,直接将日本定性为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国家。
提醒中明确指出,由于交流氛围恶化,中国公民在日本可能面临人身安全威胁,建议近期避免前往。
![]()
这绝不仅仅是一条旅行建议,而是一个清晰的政治警告。它表明,日方的挑衅已经伤及被视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的民间交流。
为了让日本听懂这个警告,中方还暗示了可能出现类似立陶宛那样的外交降级后果。
![]()
不止是嘴炮还有拳头
中国的反制,绝没有停留在唇枪舌剑的外交层面。北京巧妙地利用这次风波,将其化为展示军事决心和重塑历史叙事的战略工具,其威慑效果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硬实力的展示来得直接而有力。“中国军号”的官方社交账号,在X平台上专门发布了一张用日语制作的警告海报,目标受众不言而喻。
![]()
紧随其后,中国空军发布了一部名为“踹门组合”的宣传片,片中歼-20、歼-16D电子战机以及攻击-11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悉数亮相。
这已经不是空泛的威胁,而是具体化的军事能力展示。它清晰地告诉外界,解放军具备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和体系化作战能力,有实力在相关区域内对抗任何外部干涉。
![]()
这种军事威慑,不仅仅是给东京看的,更是给太平洋对岸的华盛顿看的。
恰好此时,国际舞台的反应也颇为微妙。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中美关系良好”,同时又抱怨盟友总是在占美国的便宜,态度显得相当冷淡。
![]()
而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对军事介入台海问题也持保留态度。中国的军事宣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向美国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不要低估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
除了“秀肌肉”,中方还打出了一张沉重的“历史牌”。中国大使馆公开指出,日本历史上就曾以“国家存亡”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外交部也毫不客气地指责日本在台湾问题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欠账”。
![]()
这种历史叙事的敲打,因为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而显得格外刺耳——今年,将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在这个节骨眼上谈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无异于在中国人民的历史伤口上撒盐。
就连俄罗斯也加入了这场历史批判,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批评高市的言论是赤裸裸的“历史修正主义”。
![]()
结语
回看这场风波,高市早苗投下的那枚“石子”,与其说是言论,不如说是一个功能多样的工具箱。在日本国内,它被右翼势力用来转移矛盾、凝聚人心、为修改宪法铺路。
在中国手中,它变成了外交反制、舆论斗争和安全警告的靶子。更进一步,它还成了中国展示军事现代化成果、重申历史叙事正当性的战略契机。
![]()
一场看似由一句话引发的外交摩擦,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多方参与、多层博弈的复杂棋局。
它清晰地揭示了,在今天的中日关系中,每一句挑衅性的话语,都可能被迅速地“工具化”,服务于超越事件本身的政治、军事与历史议程。
那块被投下的石头所激起的波澜,至今仍在扩散,它暴露出的不是别的,正是两国关系水面之下,那深不见底的暗流与漩涡。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