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白杨
来源 | 品牌营销官(ID:BrandCMO)
当51岁的吴彦祖以“咖啡品质合伙人”身份牵手古茗时,舆论场一度呈现“爷青回”的狂欢;但当印着吴彦祖形象的包装袋铺满街头,画风却急转直下。品牌与明星的合作屡见不鲜,本以为是一场双赢的盛宴,有时却会因一些细节而翻车。古茗与吴彦祖的合作便是如此,从最初的备受期待到后来被群嘲,其中的营销逻辑值得深入剖析。
01
古茗 “阿祖袋”,从全网夸到被群嘲
今年6月,古茗官宣吴彦祖为“咖啡品质合伙人”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点燃社交网络。作为几代人心中的“颜值天花板”,吴彦祖的国民度与高端感被认为是古茗咖啡品类的“品质背书”,网友纷纷感慨“古茗出息了”“这波代言档次拉满”。品牌趁热打铁推出的广告片,以吴彦祖“英语老师”身份讨论古茗咖啡英文名,凭借这份反差感实现破圈传播,播放量突破千万,品牌知名度和话题度大幅提升,为即将上线的联名包装埋下高期待。
![]()
然而,当印着吴彦祖形象的包装袋铺满全国古茗门店时,期待瞬间转化为失望。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该包装迅速成为“吐槽重灾区”!吴彦祖的面部形象占据包装袋近三分之二空间,过度磨皮与修图让标志性轮廓模糊,被网友调侃“认不出是阿祖,倒像尹正、韩庚等多位明星的混合体”;
![]()
![]()
深棕与米白的配色搭配咖啡杯半遮脸的构图,被评价“一股老年保健品广告既视感”“老人味扑面而来”“古茗的美工是不是和吴彦祖有仇?;更有年轻消费者直言“本来想买杯咖啡发朋友圈,看到袋子瞬间没了兴致”。
![]()
![]()
![]()
社交媒体上玩梗不断,“老人味”标签被贴在了古茗包装袋上。从官宣时的万众瞩目到包装上线后的群嘲不断,古茗的代言营销在短短数周内发生了戏剧性反转。
02
明星代言失效?年轻人在重构营销规则
如今的年轻人在消费决策上,正逐渐从盲目跟随明星代言转向更加理性和自主的选择。他们不再仅仅因为某个明星代言了某个产品,就不假思索地买单,而是会综合考虑产品的多方面因素。
视觉呈现的“灾难现场”,年轻化定位的设计翻车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包装作为品牌与消费者的“第一触点”,其设计逻辑直接决定传播效果,而古茗在这一环节的失误堪称致命。首先,形象处理与品牌调性严重脱节:古茗以“年轻、潮流、高性价比”为核心定位,目标客群集中在18-35岁,但“阿祖袋”的风格偏向传统高端消费品,过度修图模糊了吴彦祖的个人特质,既丢失了其神颜辨识度,又与品牌的青春气质形成割裂。
有设计博主分析指出,包装袋将面部作为唯一视觉核心,占比过大让画面显得拥挤,缺乏场景化元素与潮流符号,导致“高端感没做出来,年轻化又丢了”。
![]()
其次,视觉呈现的粗糙感暴露了细节把控的缺失。对比喜茶与潮汕如姨的联名设计可见,后者将如姨的标志性形象与潮汕童谣、潮剧元素融合,包装配色呼应新品“南姜甘草芭乐”的食材色调,既强化了地域文化属性,又通过“阿嬷风”形成记忆点。而古茗的“阿祖袋”既无咖啡品类的场景暗示,也未挖掘吴彦祖的个人特质,仅停留“印上明星脸”的初级阶段,这种敷衍的设计态度进一步消解了消费者的好感。
![]()
短期蹭流的浮躁,缺乏根基的“流量透支”
古茗此次代言的核心问题,在于将“明星流量”等同于“营销成功”,陷入了短期蹭热度的误区。从合作逻辑看,品牌仅利用了吴彦祖的国民度与颜值标签,却未建立其与产品的深层关联。吴彦祖的个人形象与咖啡品质、饮用场景、品牌价值观均无明确绑定,除了广告片中的趣味互动,几乎没有可延伸的内容触点。这种只借名气不挖内涵的合作模式,使得代言沦为单纯的流量购买,难以形成持续的品牌价值沉淀。
反观三得利乌龙茶与成毅的合作,品牌并未止步于明星流量的浅层利用。成毅温润坚定的形象与三得利“清雅、克制”的品牌调性高度契合,品牌围绕其打造的“饮茶即陪伴”主题广告,通过生活化场景呈现产品饮用时刻,让明星成为“品牌价值观的传递者”而非单纯的形象符号。这种深度绑定不仅实现了话题热度的爆发,更推动品牌在年轻群体中强化“日常陪伴”的认知,而古茗显然缺乏这样的长期主义思考,最终陷入热度来得快,凉得更快的困境。
![]()
代际审美鸿沟,Z世代的“情怀免疫”与认知错位
古茗的另一误判,在于对目标用户审美与情感需求的认知偏差。作为茶饮消费的主力,Z世代对“情怀”的理解已发生本质变化。他们成长于明星迭代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对吴彦祖这类前辈级偶像缺乏集体记忆,所谓的颜值天花板滤镜并未有效传递。在某社交平台的调研中,超过60%的95后表示“知道吴彦祖但不感冒”“没觉得他和其他代言人有区别”,这种“情怀免疫”使得古茗寄予厚望的“颜值红利”彻底失效。
![]()
更关键的是,Z世代的审美偏好呈现“多元、个性、真实”的特征,与传统明星代言的逻辑格格不入。他们既能为喜茶潮汕如姨的真实亲切感买单,欣赏其50岁学英语的励志故事;也能接受lululemon邀请78岁健身博主代言,认可其打破年龄偏见的价值主张,但对古茗这种“过度修图的明星脸包装”天然排斥。这种代际审美鸿沟的存在,意味着品牌若不能精准捕捉年轻群体的偏好,即便手握顶流明星资源,也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
消费理性觉醒,从“看代言人”到“看产品本身”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决策正从感性跟风转向理性务实,明星代言的影响力已大幅减弱。亿欧智库数据显示,72%的Z世代表示“不会因代言人购买不喜欢的产品”,而“口感”“性价比”“健康属性”是其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如果一款茶饮的味道不好,即使有再大牌的明星代言,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通过社交媒体、美食测评等了解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评价,这些来自同龄人的口碑和建议,往往对他们的消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古茗显然未能跟上这一趋势,将营销重心放在明星代言上,却忽视了咖啡品类的核心竞争力打造。
对比香飘飘与孙颖莎的合作可见,后者并非单纯依赖明星效应,而是将孙颖莎“阳光健康”的特质与原叶现泡系列“健康升级”的卖点深度绑定,通过“好奶茶没那么贵”的产品主张打动消费者。而古茗在推出“阿祖袋”的同时,并未同步强化咖啡的口感优势、原料品质等核心信息,导致消费者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包装争议上,反而忽视了产品本身。当明星光环褪去,缺乏产品力支撑的代言营销,自然难逃翻车命运。
![]()
古茗与吴彦祖合作的“包装袋翻车”事件,本质上是一场“错配”的营销悲剧。品牌用传统明星代言思维应对Z世代的消费逻辑,用敷衍的视觉呈现挑战年轻群体的审美底线,用短期蹭流的心态取代长期价值的构建。反观喜茶、三得利等品牌的成功案例,无论是潮汕如姨的“烟火气共鸣”,还是成毅的“调性契合”,其核心都在于实现“明星、品牌和消费者”的价值同频。
在年轻化营销成为必修课的当下,明星代言从来不是“万能钥匙”,唯有精准洞察目标用户的需求变化,构建“视觉呈现和品牌调性以及产品价值”的统一体系,才能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毕竟,对于当代消费者而言,真正能留住他们的,从来不是印在包装袋上的明星脸,而是品牌传递的真诚与产品本身的实力。
作者简介:白杨,【品牌营销官】主编,从事品牌营销多年。个人微信号:baiyang8292
更多品牌案例内容
「品牌洞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万人都在看的营销新媒体」
![]()
公众号:lanhaiyingxiao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