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提问:为什么《中国唱将》流行组,胜出的都不是唱功厉害的?周深、薛之谦评委是否资格足够?
答:学院派只筛选功能性人才,不培养市场人才。流行唱功比成音乐剧、通俗、歌颂类的选拔。薛之谦综艺化,点评苍白。周深缺乏对人才的坚持挽留。而汪苏泷,令人肃然起敬!
![]()
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严重的学院派审美和市场脱节的问题,以及薛之谦和周深他们的自保意识高于育人的导师定位。两人年龄太小,份量、阅历略微不够。
海选的时候,还有一点流行唱功好苗子,结果第三期、第四期的正赛市场化的流行唱功黑马直接来了一个全面的淘汰,通俗、音乐剧、歌颂作词等歌手占据了流行组的冠亚军,这比的根本不是我们认为的流行唱功,比得的学院派认为的功能性人才:
- 第三期:海选黑马肖凯晔演唱完美,但是被一首唱功不突出的原创歌曲《西安》淘汰。唱功比赛偏爱文化功能性选择。
- 第四期:海选黑马高质量作曲唱作人——甘洺锐,完美发挥。唱功具有极高的可塑性,A4密集咬字,B4、High C点触,腔体力量拉满,整体的咬字和唱功,堪称具有了周菲戈级别的表现。同时作曲经验、作词具有市场美感。
- 甘洺锐这个男孩是有着极高的培养价值。放在《中国好声音》也是一个妥妥冠亚军或者四强级别的男歌手。但是最终输给了何嘉鑫一首平平无奇的《山歌》。原因是:山歌之中穿插了方言歌唱。唱功比赛再度转变为了文化功能性选择。和当年吉克隽逸一模一样。少数地区的倾斜是可以,但比赛不应该以唱功为主吗?
![]()
甘洺锐淘汰时,王铮亮汪苏泷的无奈写脸上
节目的初衷是为了选拔:国家级别的唱功人才。结果全部转变为了:歌颂类作词的功能性选拔。声乐系声乐比赛,不是去拼唱功吗?为什么到头来都拼作曲、作词了?尤其是作词的权重,在薛之谦这里的比例过高,高到了让所有的评委都认为这是应该的。美声、民族你歌颂是可以的,流行唱法的意义不就是个性吗?为什么流行成了另一种歌颂?
学院派和市场不对接,造成这种情况我们能理解。那么这个时候导师是否坚持,其实是能否留住这些人才的关键——而这里面:汪苏泷、王铮亮、谭维维三人反而是为这些流行人才发声较多。但是薛之谦、周深作为手握五票中的两票生杀大权的两人对于真正的人才并没有一个过多的挽留和培养以及专业建议。
汪苏泷让人肃然起敬——我要复活甘洺锐!爷们还得看东北汉子,坐在团体导师的位置,站出来为选手发声
![]()
汪苏泷做到了导师的义务
汪苏泷:看到甘洺锐的淘汰,我非常非常心疼洺锐。太可惜了。我决定使用我的复活名额,复活甘洺锐。结果下一秒——全场大惊。主持人尼格买提都懵了,周深等人大惊。然后汪苏泷笑着说:我没有这个名额,开个玩笑。但是我真的觉得,节目组可以考虑一下(复活甘洺锐)。洺锐,你不是输了,就是大家的品味不同,可能今天喜欢他多一点。
在《中国唱将》廖昌永、各大音乐学院院长、各大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等人全部在场的情况下,汪苏泷占据了足足3分钟时长,开了一个“复活甘洺锐”的玩笑。这是开玩笑吗?这是用玩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甘洺锐的挽留,告诉市场,这个孩子是稀缺的人才。用玩笑的方式给甘洺锐发声,这才是一个导师该做的事情。
这里的汪苏泷真的是感受到了人才流失的可惜,但凡你是市场上的歌手,你就能感受到了甘洺锐这个新人的能力有多强。他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去挽留,通过自己的“没有的复活名额”去整活,让所有人的目光放在甘洺锐的身上,这样才能对于甘洺锐未来的帮助。
![]()
什么叫导师?汪苏泷就是导师。他就是说了两句话,完成了“节目效果”,又完成了对于学员的安慰“你没有输,只是这个舞台他选择的功能性偏多”,潜台词就是“你要坚持做你自己”,你的方向,在我汪苏泷看来是没有问题的。未来属于你。
这就是导师应该做的事情——节目组采不采纳都不重要,只要汪苏泷这样说了,这位甘洺锐这一趟就没有白来,他的未来就会好走很多。但是这个话,本应该是薛之谦和周深他们去做,但是他们过于谨慎了,当时这个平台可能太拘束了,但是综艺嘛,你心里有不为利益,只为新人护道的想法,你就会去做。导师导师,应该具有一点育人和教育的能力和勇气。不能坐在当中间,却毫无坚持。
![]()
薛之谦的点评——对于歌词的关注点,远远高于唱功,没有唱功上的专业建议,略显苍白
随后薛之谦也表示:洺锐你真没有输。我告诉你,我可以很完整的告诉你,你没输在哪里?你从开始进鼓之后“天亮了、月亮没收场”,你这里进来是有劲儿的。
![]()
请问:“什么叫有劲儿?”是声乐上的声压、情绪?还是单纯作词上的优秀力道?这里很显然:薛之谦的点评是基于作词而言。一个唱功比赛的评委,自己都绕到作词里面去了。请问,这个比赛在比什么?比作词吗?甘洺锐仅仅是作词优秀吗?他的优秀更多是因为唱功的优秀,符合唱功比赛的优秀,原唱作曲作词是点缀。薛之谦这里明显没有说点子上。
![]()
薛之谦:谁说荒唐不能够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四个字在这种音乐里面很难得。你用的进去,而且又不突兀,你的心中是有那种想创新的力量在的。还有下一句,“你渴望用的也很好”。就是你不输的,只是在这个舞台上输了而已,我也很喜欢你这个法官的发型。
从这里开始薛之谦就集中于“造型”和“作词”去夸耀甘洺锐。个人认为,薛之谦的做法是好的,承接了汪苏泷的善意,但是显然浪费了仅有的镜头。没说到点子——词穷,他的评价并没有造成汪苏泷那样的增量,夸人要行动啊,不能硬夸。歌词的主观评价本身就是文无第一的东西。夸歌词有什么用?薛之谦应该说的是“甘洺锐,我有荣幸能唱一首你写的歌吗?”这才是评委该说的。
这里如果薛之谦和周深只要说一句:“甘洺锐你的高音非常好听,有张雨生的味道”甘洺锐会直接获得本该属于他的什么。或者是“甘洺锐你的 A4质量很高,你打动我了。”就算你失败,你以后想要写歌,我来唱。”或者是“甘洺锐,我有这个荣幸,能能唱一首你写的歌吗?”,给足被人才淘汰的面子和价值。这才是一个导师在赛制上无法给予人才保留,而应该做的事情。
![]()
甘洺锐一个好胚子
有无数种方式去弥补,但是他们都没有去说。这种就算是吹牛的做法,后续没有后续做法。《中国好声音》刘欢会说、汪峰会说、杨坤会说、那英也会说,就算后面那英他们食言了。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因为只要这句话说出来,选手也会获得非常大的力量和鼓舞,和市场关注度。那么选手来这里就是有所收获的。
可是薛之谦和周深为什么说不出这种话?自保意识太强了。这起码比夸扬歌词要有分量、有综艺效果?有精神鼓舞吧?后续薛之谦和周深都表示:“质疑我的人有很多”。说实话看到这里,没有意思了。作为导师,你应该去教育、鼓励、新人,把镜头给新人,而不是去把镜头放在解析自己、解释自己上。否则,你在这里的位置就不是导师,而是一个综艺嘉宾而已。
综上,我们还是期待一个:导师应该具有导师的样子——育人、点拨、帮助青年的前辈能力,目前来看周深、薛之谦还是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点评内定位,他们没有达到50岁之后,是没有提携新人的想法。学院派里面是出不来流行天才的,因为他们的教材都是20年前、30年前。而流行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变化和市场的个性选择。每五年就是一个周期。
市场的人才往往是需要培养的:比如是李健和单依纯的师徒关系。李健的一句话“你很快就会火了,但我希望你可以好好完成学业”这种点拨才是一个评委该说的话。综上,《中国唱将》的流行唱功组,个人认为存在极大的优化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