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揭阳日报、鲁中日报、央视新闻。
4只太空鼠鼠出差14天返回地球
2025年11月1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飞!虽然当时也有上热搜新闻的,但是关注度比较一般,咱们老百姓对国家的航空实力很有信心,所以就觉得不算稀奇。
你可能不知道,当时除了3位航天员之外,居然还有其他的生命体一起上了太空!
就是这4只黑脸小汉,它们的任务就是在太空短期旅居个5~7天,回来后查清楚它们是否有什么变化,就能得到很多对科研人员来说很有价值的数据。
![]()
小鼠们没想到刚考上编制就得加班,因为飞船返回计划推迟,任务意外延长到2周,这些小鼠在太空待在了14天才在11月14日返回了。它们的状态非常良好,感觉比出发前还胖了一点点,科研人员们小心地把它们请出来,给新住所铺上软软的垫料,摆上大果冻和饲料,小鼠们加班一周后获得了可观的报酬,马上开始猛猛干饭。
![]()
这个加班真的是意外,不过让此次太空之旅的科研价值大幅提升。
精英鼠鼠
跟宇航员一样,能被选上的太空鼠也是层层选拔的精英。
一开始的候选小鼠足有300只,它们本身会成为候选就已经证明各方面素质都是“远超常鼠”了。实际上它们都是多代近亲繁殖的小黑鼠,这么操作能确保基因一致性,才能排除个体差异干扰,确保数据具有科学价值。
![]()
而从中严格甄选出来的4只更是“鼠中龙凤”,它们需要经历多道关卡的考验。
最基础的自然是体能素质了,科研人员用转棒式疲劳仪搭建了跑步机,能在上面持续跑110秒以上的小鼠算是刚刚入门;紧接着就是检测抗晕的天赋,到这一关的小鼠会进入二维旋转仪,经历从30秒到2分钟递进的训练时间,出来后还得能在平衡木上稳步移动!
![]()
感觉第二关真的是基因天赋问题了,我感觉这关应该淘汰大部分了吧?
然后是意志力和智商的双重试炼。“意志力”就是这些小鼠会被头朝下长时间悬挂,那些扭了一会儿就放弃挣扎、心灰意冷的个体被认为心理脆弱,会马上被送走,只有那些不断挣扎的个体才算鉴定;“智力”这关感觉算最直白的,就是小鼠们去走迷宫,测试空间识别能力。
![]()
最后一关是小鼠们需要能适应上太空后很闭塞的居住环境,能适应的个体就是最后的赢家了。
出差待遇
肯定是要给我们的这些太空鼠鼠最合适的宿舍的,要让它们住得尽量舒服才能确保获得最不干扰的数据。
为此,科研团队做足了准备!
首先是小鼠宿舍里是能模拟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的,宿舍里拥有早7点开灯,晚7点熄灯的照明系统,当然都是渐渐加强和减弱的那种,就是在模拟日出日落,保证小鼠们的生物钟不受干扰。
![]()
跟刻板印象不同,老鼠本身还是爱干净的,只是那些家鼠的居住环境肮脏才给了不好的印象。尤其是这些从小出生在实验室的小鼠,它们是真的受不了脏。而在太空中,各种毛发、皮肤碎屑、食物、粪便都会到处乱飘,这是肯定不可以的。
![]()
科研团队设计了一套“风场”系统,能将这些垃圾都给吹进垃圾收集处。
吃饭问题肯定是小鼠们最在意的,不过这更是不用担心!这些专属的太空鼠粮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硬度还是特意调整过的,能让小鼠们边爽吃边磨牙!而且产生的食物碎屑非常少。建议这样的鼠粮量产出来,给养鼠的朋友们试试看。
![]()
这么舒服的小鼠宿舍的学名是“空间小型哺乳动物饲养装置”,它被设计出来后,提前被天舟九号货运飞船送达空间站。
使命重大
这4只小鼠虽然可能只感觉人类在瞎折腾它们,但实际上它们身上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也许能解开空间生命科学的关键谜题!小鼠看着跟我们差异巨大,但其实跟我们基因相似度达到了85%!器官跟我们也类似,是模拟人类生理变化的天然模型。
![]()
之前用的线虫、果蝇之类跟咱们人类还是差别太大了。
科研团队会持续观察在轨期间这些小鼠们的各种行为模式,观察这些的失重且密闭的环境对哺乳动物的影响。他们不会去干涉小鼠的行为,就是要观察最自然情况下小鼠们的反应。宇航员也是会被这样观察的。
![]()
然后等小鼠们回到地球后,唉,这部分不知道会不会有朋友听着有点难受。虽然新闻说给小鼠们奖励了大果冻,但之后大概率有些太空小鼠会被进行解剖,以此去细致分析太空生活对小鼠的组织器官的影响。此举是为了探索微重力和宇宙辐射引发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
![]()
这些小鼠非常伟大,它们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轨啮齿类哺乳动物研究的空白,是奠基级别的贡献!这些数据以后可能对我国以后的太空行动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甚至有可能给某些疾病提供治疗的新方向。
动物航天先驱们
在人类的载人航天的历史中,动物从未缺席。
最早是“太空乘客”是1947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发射的V-2火箭上搭乘的果蝇。当时这个火箭飞越了海拔100千米的“卡门线”,然后就返回了地面,舱内的果蝇依然存活。隔两年后,恒河猴“阿尔伯特二世”就被美国送上太空,它乘坐的火箭飞到了约134千米高度,创造了历史——首个进入太空的灵长类动物!可惜它没能存活。
我有点圣母,看到它被捆成这样,实在有点难受。
![]()
最著名的太空动物案例是1957年的搭乘苏联“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升空的3岁的流浪狗莱卡,它在舱内灿烂的笑容和它未能幸存的结局让很多人心疼。
![]()
我国也在1964年就开启了动物探空之旅,当时我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T-7A(S1)搭载了4只大白鼠、4只小白鼠及12支生物样品升空,开启了先河。这里不得不吹我国的科研进步真的神速,而且很懂得吸取经验,仅仅两年后,我国的T-7A(S2)火箭就能成功将2只小狗“小豹”和“珊珊”发射到太空又让它们成功安全返回地面!
虽然并非出于它们的本愿,但它们用生命为人类叩开宇宙之门。人类不可能直接用人类进行试验,使用其他动物替代真的是为了推动科研进化没办法的事情。
关键在于不能忘记这些伟大的付出,比如苏联在1957年就发行了小狗莱卡的纪念邮票,而且在莫斯科人们还特地修建了一座莱卡纪念碑来缅怀这只航天先驱小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