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不算赢,死了不算输,那“输赢”到底指什么?棋局中藏禅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金刚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人皆言胜负输赢,却不知这四个字里藏着天大的机关。

活着的人未必赢了,死去的人未必输了。这话听来玄妙,却是佛门千年参悟的究竟。《金刚经》中世尊开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生死荣辱,不过是这世间的一场大梦。梦里争个输赢,醒来才知荒唐。

可这道理说来容易,真正参透的又有几人?就连那些精通棋道的高手,在黑白纵横之间厮杀了一辈子,到头来也不过是为了一个"胜"字。殊不知,真正的输赢从来不在棋盘上,而在那颗执着的心里。

唐代有位国手,棋力冠绝天下,却在一局棋中顿悟生死。他放下了手中的棋子,说了一句让后世参悟千年的话。这话里藏着什么玄机?这局棋又该如何下?

且听我慢慢道来。



唐宪宗元和年间,长安城里有位国手,姓王名积薪。

此人自幼学棋,天赋异禀,十五岁时已是京城无敌手。他的棋风诡谲多变,落子如飞,常常在对手还未看清局势时,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朝中大臣、富商巨贾,无不以能与他对弈为荣。

王积薪棋艺虽高,性情却极为傲慢。他常说:"天下棋道,唯我独尊。"每逢对弈,必要对手先让三子,否则便不屑动手。输给他的人不计其数,赢他的却一个也无。

这年春天,王积薪听闻终南山有位老僧,棋力高深莫测,曾在梦中与神仙对弈三百局而不败。他不服气,收拾行囊上了终南山,要与这位老僧一决高下。

终南山云雾缭绕,古寺隐于林间。王积薪寻到那座寺院时,已是黄昏时分。寺院不大,只有三间破旧的禅房,院中一株老松,树下摆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副棋盘。

一位白须老僧正坐在树下,闭目打坐。

"老和尚,听闻你棋力不凡,可敢与我一战?"王积薪上前,语气倨傲。

老僧睁开眼,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施主远道而来,贫僧自当奉陪。"

两人在石桌前坐下。王积薪执黑先行,老僧执白。

开局之后,王积薪立刻施展出看家本领,攻势如潮,步步紧逼。他的棋路霸道凌厉,每一子都如同刀锋,直指要害。

老僧却不慌不忙,白子轻轻落下,看似随意,却总能化解攻势。他下棋的速度很慢,每落一子,都要停顿片刻,闭目沉思。

王积薪越下越急,额头渐渐冒出汗珠。他发现,自己的每一步棋看似占了便宜,实则都在老僧的算计之中。那些白子看似散乱无序,连起来却是一张大网,不知不觉间已将他的黑子包围。

下到一百二十手,局面已定。王积薪的黑子被分割成数块,气若游丝,再无翻身可能。

他盯着棋盘,脸色青白,半晌说不出话来。这是他从十五岁称霸棋坛以来,第一次输得如此彻底。

"承让了。"老僧合掌行礼,神色平静。

王积薪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甘:"再来一局!"

这一局,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强攻,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然而下到八十手,又是满盘皆输。

第三局、第四局、第五局......一直下到天黑,王积薪输了整整十局,竟然连一局都未能胜过。

他瘫坐在石凳上,双手颤抖,眼神涣散。那股傲气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绝望。

"原来......我竟是井底之蛙。"他喃喃自语。

老僧起身,点亮了佛堂的油灯,回头看他:"施主,要不要进来坐坐?"

王积薪跟着老僧进了禅房。房间很小,只有一张禅床、一尊佛像、几卷经书。

"施主执着于输赢,已经走火入魔了。"老僧倒了一杯茶递给他。

"我学棋二十年,以为天下无敌,今日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个笑话。"王积薪苦笑,"既然赢不了,我这一生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

"施主可知道,为何你会输?"

"因为我棋艺不精。"

"不。"老僧摇头,"你输,是因为你太想赢了。"

王积薪一愣:"不想赢,还下什么棋?"

老僧笑了:"施主,贫僧问你,你下棋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为了赢。"

"那赢了之后呢?"

"赢了......"王积薪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赢了就证明我棋艺高超啊。"

"证明给谁看?"

"给......给天下人看。"

"天下人知道你棋艺高超,你就满足了?"

王积薪沉默了。他忽然发现,自己下了二十年棋,竟然不知道为什么要下棋。



老僧继续说:"施主,你可曾听过一个故事?当年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九年,有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等一个人。那人问,等谁?他说,等一个不问我在做什么的人。"

"这话是什么意思?"王积薪不解。

"意思是,真正的求道者,不会执着于外在的形式和结果。你下棋,只想着赢,心里全是输赢二字,如何能见棋道真谛?"

王积薪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下棋不该想着赢?"

"不是不想赢,而是不执着于赢。"老僧说,"你看这棋盘,黑白分明,胜负立判。可是你想过没有,黑子胜了,白子就输了吗?白子败了,黑子就赢了吗?"

"这......"王积薪更加困惑了,"胜者为赢,败者为输,这不是天经地义吗?"

老僧没有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本经书,翻开其中一页:"施主,你读读这段经文。"

王积薪接过经书,借着灯光读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读完之后,他更加迷惑:"这跟下棋有什么关系?"

"一切法平等,黑子和白子也平等。"老僧说,"黑子吃了白子,白子就消失了吗?白子困住黑子,黑子就死了吗?它们都还在棋盘上,只是位置不同罢了。"

"可是......"王积薪想辩驳,却说不出话来。

老僧站起身,走到窗前,指着外面的夜空:"施主,你看那天上的星星,哪一颗更亮?"

王积薪看了看:"北斗七星最亮。"

"那其他星星就暗了吗?"

"那倒不是......"

"对啊,每颗星都在发光,只是位置不同,亮度不同。你能说北斗星赢了,其他星就输了吗?"老僧转过身,"下棋也是如此。黑子有黑子的位置,白子有白子的角色,它们共同完成了这盘棋。没有黑子,白子下给谁看?没有白子,黑子又如何存在?"

王积薪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他看着棋盘,陷入了沉思。

夜色渐深,山风吹过松林,发出呼呼的声响。

"施主今晚就在这里休息吧,明日贫僧再与你下一局。"老僧说完,便回到禅床上打坐。

王积薪一夜未眠,脑海中反复思索着老僧的话。他想起自己这二十年来,为了证明自己是天下第一,到处寻人对弈,赢了无数局,可是心里却从未真正快乐过。每次赢棋,只是短暂的兴奋,随后便是更深的空虚,因为他要寻找下一个对手,证明自己依然是第一。

现在,他终于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可是这种感觉,竟然比赢棋时更加真实。

第二天清晨,王积薪跟着老僧做完早课,两人又在松树下对弈。

这一次,王积薪的心态完全不同了。他不再想着要赢,只是专注于每一步棋该如何走。黑子落下时,他会想,这一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攻击,还是为了防守?是为了争夺实地,还是为了布局全局?

棋下到一半,他忽然停住了。

"老和尚,我有个问题。"

"施主请讲。"

"如果我这一子落在这里,可以吃掉你三颗白子,但我的大龙会被困住。如果我落在那里,可以救出大龙,但要放弃这三颗白子。我该如何选择?"

老僧笑了:"施主自己决定吧。"

王积薪盯着棋盘,思考了很久。他发现,无论选择哪一步,都会有得有失。吃子固然痛快,但大龙被困,后患无穷。救龙虽然稳妥,却要付出代价。

"贫僧问你,你的目的是什么?"老僧提醒道。

"我的目的......"王积薪愣了愣,"我是为了下好这盘棋。"

"那怎样才算下好?"

王积薪沉默了片刻,忽然明白了:"不是为了吃子,也不是为了救龙,而是为了让这盘棋更加精彩。"

他落下了一子,既不吃子,也不救龙,而是在另一处开辟了新的战场。

老僧看到这一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这盘棋下了很久,从清晨下到正午,又从正午下到黄昏。两人你来我往,难解难分。最后数子,王积薪只输了半目。

"这盘棋,贫僧赢了半目,可施主真的输了吗?"老僧问道。

王积薪看着棋盘,忽然笑了:"没有输。"

"为何?"

"因为这盘棋,我下得很痛快,很自在。我没有被输赢束缚,只是专注于棋本身。这种感觉,比赢一百盘棋还要舒服。"

老僧拍手称善:"施主悟了。"

就在这时,天空忽然变得昏暗,山风大作,吹得松树摇晃不已。

王积薪抬头看天,只见乌云密布,似乎要下大雨。他正要起身收拾棋盘,却听老僧说:"施主且慢,贫僧还有一句话要对你说。"

"老和尚请讲。"

老僧指着棋盘,神色变得庄严肃穆:"这棋盘上,黑白相争,胜负分明。可是施主,你真的明白什么是输赢吗?"

王积薪一愣:"您不是已经告诉我了吗?输赢只是执念,真正的棋道在于......"

"不。"老僧打断了他,"贫僧刚才说的,只是表面的道理。真正的输赢,藏得更深。"

"更深?"王积薪心中一动,"还请老和尚指点。"

老僧闭上眼睛,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贫僧问你,活着的人算赢,还是死了的人算输?"

这个问题,让王积薪如遭雷击。

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活着当然是赢,死了当然是输。可是老僧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这跟下棋又有什么关系?

"施主,你看这棋盘。"老僧睁开眼,指着盘上的黑白子,"这些棋子,哪一颗是活的,哪一颗是死的?"



王积薪看着棋盘,忽然说不出话来。

棋盘上的黑白子,有的连成一片气势磅礴,有的孤零零地立在角落。可是它们到底是活还是死?这个问题,他从未想过。

"老和尚,您说的活死,是指棋子有气还是没气?"

"贫僧说的,不是棋子的活死。"老僧摇头,"而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天空中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雷声隆隆。暴雨倾盆而下,打在棋盘上,发出噼啪的声响。

老僧站起身,看着王积薪,说出了那句让他参悟半生的话——

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这其中又藏着怎样的玄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