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科技公司内部通报旁边,一名员工的职业生涯因越过信息安全红线而骤然转向。”
失业君小编 | 文
Sora Shimazaki | 图
![]()
字节跳动Seed研究员任某某因泄密被公司开除的消息近日引发行业关注。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曾在知乎上透露自己深度参与机器人操作大模型GR-3研发的研究员,因违反公司信息安全制度被辞退。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就在今年9月,字节跳动在内部通报中披露,第二季度共辞退100名违规员工,其中18人因涉刑事犯罪、恶意损害公司利益等严重情节被实名通报。
“有偿访谈”正在成为企业泄密的新风险源。字节跳动在通报中特别提醒员工,拒绝外部咨询公司以“专家访谈”“行业研究”为名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发起的付费访谈邀约。
![]()
在信息即财富的今天,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成为外部咨询公司争相瞄准的目标。
近年来,一种以“专家访谈”“行业研究”为名的有偿访谈模式在职场悄然兴起。 这些咨询公司通过脉脉、领英、小红书等平台接触科技公司员工,以付费为诱饵获取企业内部信息。
对于不少技术人才而言,这种邀约既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一种轻松的额外收入来源。然而,他们可能低估了其中隐藏的法律与职业风险。
字节跳动在9月初的通报中披露,有10名员工因违规参与这类外部付费访谈而受到处罚。企业明确将此类行为视为违反信息安全制度的表现。
泄密的后果远比许多员工想象的严重。从职业影响到法律责任,泄密者面临的是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处罚。
被企业开除是最直接的后果。如任某某那样,即使身为技术骨干,一旦越过红线也难免职业道路受挫。他作为机器人领域拥有8.6万粉丝的大V,曾深度参与GR-3项目的研发。
更为严重的是,泄密行为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字节跳动在二季度的处理中,有8名涉嫌刑事犯罪的员工被移交司法机关。这不仅意味着职业生涯的中断,还可能面临人生的污点。
此外,被辞退的员工通常会被取消全部期权和年终奖评定资格。这些经济上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资深员工而言。
![]()
面对内部泄密风险,科技公司正在不断加强防控力度,从制度建设到日常管理多管齐下。
字节跳动建立了名为“企业纪律与职业道德委员会”的专门机构,定期通报内部违规事件。这种常态化通报机制既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理,也是对潜在违规者的警示。
2024年全年,字节跳动共辞退违规员工353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9人。严苛的数据背后,是企业保护核心信息的决心。
不仅字节跳动,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也加大了内部反腐力度。今年7月,B站通报原游戏合作部总经理张某敏因职务犯罪被逮捕;6月,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也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配合调查。
从法律角度看,企业保护商业机密和核心数据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员工泄密行为可能面临多重法律风险。
在与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中,通常会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一旦违反,员工可能面临高额违约金。在一起典型案例中,一名化名入职竞争企业的高管被法院判决支付违约金50万元。
在法律实践中,法院对违约金的认定会综合考虑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职位、工资待遇、掌握商业秘密的数量等因素。
对于采用“化名”等具有明显欺诈性和隐蔽性的方式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法院普遍认为其主观恶意显著,倾向于支持协议约定的违约金。
![]()
对于科技行业从业者而言,如何在信息分享与保密义务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职场生存的必修课。
技术人才往往希望在行业內建立专业声誉,如任某某在知乎上分享自己对机器人技术的见解。然而,这种分享一旦涉及公司核心项目,就变得岌岌可危。
特别是对于拥有大量粉丝的行业“大V”来说,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泄密的风险也就越高。如何在建立个人品牌的同时遵守保密义务,是数字时代职场人面临的新挑战。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科技公司员工应提高对各类潜在泄密渠道的警惕性,包括有偿访谈、社交媒体分享、离职后信息携带等。清晰的界限意识是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保障。
从字节跳动到小米,从B站到唯品会,核心员工泄密事件在科技行业频频发生。企业保护核心信息的决心与力度不断增强,从内部通报到移交司法机关,处罚层层加码。
对于职场人而言,这警示我们:信息时代的保密意识不仅关乎企业利益,更关乎每个职场人的职业生涯。一次看似无害的有偿访谈,可能成为职业路上的陷阱。
网友热议
@帅气的土柿子(IP京):
行业“潜规则”被摆上台面了。多少专家在偷偷接付费访谈?咨询公司一套话术就把人套进去了,最后背锅的还是打工人。
![]()
@為所欲為LOOD(IP沪):
字节这波操作给所有互联网公司打了样。信息安全不能只靠员工自觉,必须建立常态化通报机制,用真实案例震慑潜在违规者。
@涤青春2019(IP苏):
GR-3项目研究员都中招,说明技术大牛更容易被盯上。知识变现的诱惑太大,但踩着红线跳舞终究会踩雷。
@沈逸Quintin(IP闽):
既要员工具备行业影响力,又要严格保守商业秘密,这个平衡点确实难找。建议企业明确给出“可分享内容清单”。
![]()
@彰琦森Mason(IPHK):
期权收回+开除记录+行业黑名单=职业生涯三次重击。有些钱真的不能赚,特别是需要出卖公司信息换来的。
![]()
最后一条,
职业生涯尽毁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